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分享】行動備份小蜜書,保存資料超迅速,Synology BeeDrive 1TB 開箱體驗

掌中乾坤之奧妙

初次看到Synology BeeDrive的印象,小小的黑盒內建有1TB/2TB的高速硬碟,原本以為就是個袖珍款的隨身硬碟,沒想到在使用後卻讓我驚艷不已,不僅有著強悍的硬實力,加上軟實力的相輔相成,備份資料不再局限於電腦或筆電等硬體設備,而是擴展到現在家中常常使用的平板和手機等行動裝置,讓所有使用者的資料都能及時獲得保障,不得不說,BeeDrive的方便度絕對是我目前用過最棒、最簡單且最迅速的儲存裝置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設定很簡單,訊號超穩定,TUF Gaming AX4200 雙頻無線電競路由器開箱試用
儘管現在新世代的WiFi 7路由器產品即將上市,但是具備高速網路和性價比的WiFi 6系列路由器仍會是目前的市場主流,現今路由器在功能上可以說是包山包海,像是裝置優先權管理、家長監控管理、限制頻寬等功能已經算是標配,還要具備AiMesh混搭串聯網狀網路,享受無縫漫遊的便利性,而今天要介紹的TUF Gaming AX4200 上面所述功能通通都有,這款主打高規格和高性價比的WiFi 6無線電競路由器究竟有何魅力所在呢。
 

TUF Gaming AX4200 產品規格

型號:TUF-AX4200
產品特點:高功率, VPN, 自動偵測, Gigabit, AX 雙頻
無線傳輸速度:3200Mbps
無線運作頻率:2.4GHz&5GHz雙頻
適用坪數:49坪以下
網路標準與協定:IEEE 802.11ax/ac/n/a 5GHz, IEEE 802.11ax/n/b/g 2.4GHz
無線網路天線數:4根
廣域網路連接支援:L2TP(Dual Access), PPTP(Dual Access), 浮動IP, 固定IP, PPPoE
VPN支援功能 PPTP, L2TP, IPSec
產品定位:電競飆速分享器, Gigabit高速傳輸, Mesh全覆蓋, 家長監控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沉醉在華美的燈效吧 ,Lian Li UNI FAN AL V2積木風扇和STRIMER PLUS V2 12VHPWR開箱試用
● UNI FAN 積木風扇自2020年甫推出就相當受到注目,透過風扇與風扇直接串連,接到專屬控制盒,即可完成電源和燈效間的連動,簡化線材的組裝方式在當時也受到不少DIY玩家好評,最初的V1(也就是所謂的一代)共有三種版本,分別是SL系列、AL系列和SL-INFINITY系列,除了外觀、散熱和電源模組稍加改良外,最主要差在燈光效果設計感不同,SL-INFINITY系列甚至搭上目前最熱門的無限鏡面效果,一躍成為三個系列中最受歡迎的風扇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靜沉穩卻更有力量,ROG Loki 850W SFX-L 電源供應器開箱試用
● ROG Power Family 總共有三個系列,分別是具備極致效能並著重安靜的ROG白金電源,擁有高檔效能和華麗燈效的ROG STRIX金牌電源,重視穩定和安全的TUF金牌電源系列,今年因應新一代顯示卡的規格,全系列電源都有相容ATX3.0 / PCIe Gen 5.0,給予使用者最完善的供電保護機制

● ROG Loki作為Thor的親弟,除了尺寸為小一號的SFX-L,其他均完美承繼了旗艦級ROG Thor的特色,在散熱部分透過內部ROG散熱片和軸向式風扇設計,打造低轉速高風量的散熱效果,因此獲得了Cybenetics Lambda A 認證,在功能設計部分,使用低 ESR 日製電容器,相容全新的ATX 3.0規範,在供電方面更為嚴謹且安全,在外觀部分透過8個可編程LED打造出獨特的燈光效果,並支援主板的同步燈效

簡單說明ATX 3.0 電源規範
ATX 3.0的出現最主要是為了解決獨立顯示卡功耗越來越高的問題 ,尤其是全力運作的峰值功耗,所以ATX 3.0針對超載瞬間輸出的耐受性要求更高,並放寬負載調整和最大電壓變化率,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新增了新型12VHPWR 16pin(12+4pin)接頭,屬完全獨立的端子,可提供最高達600W的電力
 

ROG Loki 850W 產品特色

軸向式風扇 : 120mm 風扇具備 PWM 控制以維持低噪音並確保散熱
小巧外型 : SFX-L : 125 x 125 x 63.5 mm
支援 PCIe Gen 5.0 : 隨附 16-pin PCIe 傳輸線,可將高達 600W 的電源傳送到 PCIe 5.0 顯卡
ATX 3.0 相容 : 更嚴格的電壓和電流調節
Lambda A 認證標章 : 經認證的低噪音等級,低於 25 dB
80 Plus 白金牌認證 : 高達 92% 的效率以達到低溫、低噪音及更高的可靠性
ARGB 發光風扇和Aura Sync : 可與電腦設備進行同步燈光效果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Philips Fidelio是飛利浦為高階聲學產品打造的品牌系列,從入耳式耳機、頭戴式耳機、家庭劇院到無線喇叭和真無線藍牙耳機等,產品線十分豐富,除了有著優秀的音質外,在外觀設計上也相當注重質感和實用兼具的特色,在價位上也會比Philips的其他音頻產品要高一些,所以個人擁有的Philips Fidelio產品並不多,目前只有用很久的入耳式 Fidelio S1SB有線耳機和 Fidelio T1 真無線藍牙耳機兩款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以前對Philips Fidelio的產品並不熟悉(壓根兒沒聽過),是直到生日的時候家人送了我這支Fidelio S1SB之後才知道原來Philips還有這樣獨特的品牌,早期會用的入耳式耳機都是買手機時內附的,音質普普,配戴舒適度也普普,直到用上Fidelio S1SB後才發現一副好的耳機竟然能將音樂的細節和空間感拔高到另一個層級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S1系列除了我擁有的藍色外,還有最經典的黑色,光這麼大的外盒就覺得裡面一定很不一般了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外盒背面是講述Fidelio S1SB 在音質、外觀設計和舒適度上的主要特色,雖然外盒上沒有特別標示,不過Fidelio S1SB實際上有支援Hi-res高解析度音訊,在聆聽時會帶來更豐富的細節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像書本式的翻頁設計,內面有標示完整的耳機規格
頻率反應 : 5- 40 000 Hz
敏感度 : 107 dB
喇叭直徑 : 13.5 mm
最大功率輸入 : 40 mW
阻抗 : 22 歐姆
音響系統 : 半封閉式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內附產品一覽,這是臨時放上去的,我也忘記當初是怎樣的擺設,除了耳機本體、線材外還有耳塞、收納盒和說明書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收納盒是白色,上方有藍色的Fidelio Logo和型號S1,體積偏大,可以完整收納Fidelio S1SB,因為怕弄髒,所以我都收在盒子裡面沒拿出來,不然應該會有泛黃的痕跡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耳機為金屬外殼,內有網狀結構,外觀顏色較像是帶有霧面的天空藍,與鮮明的藍色線材做出映襯感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內側通體為白色外觀,包括線材也是白色,驅動採用1.35cm 釹磁鐵,讓高中低三音的層次感能自然表現出來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個人超喜歡的扁線材設計,以前使用細線材的耳機常常會糾纏在一起,每次從耳機收納盒拿出來都是一番天人交戰,甚至乾脆放棄將就使用起亂糟糟線材的耳機,而這扁平線材完全不用擔心糾結情形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所以即便是糾纏住的線材,只要輕輕拿起耳機甩一甩立刻就會拉直,像我這種沒耐性去整理線材的人使用起來超方便的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線控遙控器,背面有收音麥克風,聆聽音樂時是暫停跟啟動,用在通話時則是接聽和關閉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耳塞有兩種款式,分別是大中小三種尺寸的三組矽膠耳塞和中尺寸的一組Comply泡棉耳塞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比起常見的矽膠耳塞,這款的內芯比較偏軟,所以從耳機上拆卸和安裝都非常輕鬆,入耳後的舒適度很不錯,個人因為耳洞偏小所以都是用最小的尺寸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Comply泡棉耳塞中間有塑膠片定型,拿掉以後才可以盡情按壓揉捏,放入耳中讓其自然膨脹,因為當時是第一次使用,有點不習慣那種塞滿耳朵的封閉感,加上容易沾附異物和灰塵,所以個人是較少去使用這款耳塞,大致上的聽感印象就是密閉感可以讓音樂的空間延展到更大,而且不會受到外界聲音的干擾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舒適度對個人而言甚至在音質之上的重要,因為再好的音質,若是無法適配耳朵,也沒辦法長久使用,偏輕的Fidelio S1SB戴起來沒有什麼負擔,個人是使用最小尺寸的矽膠耳塞,可以輕鬆塞入整個耳洞中,內部無異物感,就使用上來說還挺舒適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收聽音樂的效果相當不錯,特別是中音表現的層次尤其漂亮,背景和人聲不會混雜在一起,可以聆聽到音樂的細節部分,溫暖而有力量,高音和低音表現就中規中矩,高音不會刺耳,低音有但是在節奏方面比較不明顯,不過比起手機內附的耳機來說已經是天差地別的表現了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使用手機難免會玩一下手遊,有線式耳機幾乎沒有什麼延遲感,而且高音的空間感還是足夠,所以不管敵人的腳步聲和槍聲都可以很清晰的判別位置,唯一的缺點就是音量太小聲,即便將手機音量開到最大還是感覺些許不足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這是繼S1之後出的機種S2,個人沒入手所以是從網路上擷取下來的圖片,整體內裝和S1看起來差不多,矽膠耳塞則是來到5組尺寸,連Comply泡棉耳塞都有兩種款式,分別是更貼耳舒適度高的S系列和密閉效果較好的Ts系列,跟S1一樣採用半封閉式背面設計和扁線設計,連驅動都一樣,所以最主要還是在新增的耳塞設計和配戴舒適度的改善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這幾年真無線藍牙耳機如雨後春筍般突然崛起,最大的原因就是iphone和安卓等高階手機都取消了耳機孔以換取更輕薄的厚度,也讓有線耳機市場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而個人也是將手機從Samsung S10換成Vivo X80後,正式告別有線耳機,我的S1SB就這樣被收入盒內直到最近因為要寫開箱才重見天日,而為了能方便收聽音樂或玩遊戲,在考量到Fidelio還沒出真無線藍牙,只好先入手一樣是飛利浦系列的真無線藍牙TAT5556,聲音和延遲表現都有水準,而且還具備ANC降躁和無線充電等新技術,但就是無法擁有當初聆聽Fidelio S1SB帶來的感動和震撼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終於~去年年中Philips Fidelio T1,作為Fidelio系列的第一款真無線藍牙終於出現了,其實我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這些消息,而是到九月後才從智選家的官網得知相關資訊,從試聽到入手大概花了不到一個禮拜吧,無法秒入手自然是因為它不斐的價格,我原本以為TAT5556已經算貴了,沒想到Fidelio T1還是小小的超越我的想像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身為高階聲學系列的Fidelio T1,Hi-Res認證和支援LDAC自然是必要,而且包括TAT5556的無線充電和ANC降躁等功能通通都不缺,這就是身為旗艦該有的規格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上層是耳機本體和充電盒,有用紙質包裝包覆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下層是配件區,包括說明書、耳塞組和Type-C充電線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耳塞組合應該是Philips真無線藍牙耳機中最豐富的,除了有六種尺寸的矽膠耳塞,還有三種尺寸的全新款式Comply記憶海綿耳塞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充電線就一般的Type- A to C充電線,不過在接頭上都有Logo和充電標示,這細節做的挺好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充電盒正面,通體為霧面黑色,側面和上蓋都是鋁合金材質,質感和做工都十分精細,是一拿到的瞬間就會感覺到Fidelio T1...真的不一樣,不過外型和體積都偏陽剛,所以可能對女性來說會比較不討喜,但是對商務人士或發燒友來說,這樣的低調感正對胃口,至少我超愛的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充電盒背面為Type-C接孔,提供充電使用,耳機搭配充電盒不開啟ACN降躁,最高可達35小時的使用時間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皮革材質是蘇格蘭的Muirhead,中間的Philips LOGO字樣是採用熱壓工藝印製,所以不會有像印刷那樣字跡被抹掉的狀況發生,而這皮革材質也是讓整體外觀增添高級質感的主因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將磁吸式的上蓋翻開後就可以看到內部耳機的外貌,中間有指示燈和設定鍵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Philips Fidelio外觀採用鋁合金髮絲紋材質,左耳標式PHILIPS的LOGO,右耳則是Fidelio,耳機體積較普通的真無線藍牙更大一些,驅動為Knowles RAN-62426 樓氏動鐵搭配10mm大動圈,而且又有專屬團隊調校,音質表現絕對會超乎期待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內側有左右耳標式,上方為感應器,下方則是充電接點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外側的前饋麥克風和內側的後饋麥克風,搭配主動式ANC Pro+降躁能完全隔絕外界噪音的干擾,最大降躁可達-40dB,讓使用者完全體驗身歷其境的沉浸感,而下方的獨立式麥克風搭配ENC通話降躁,能有效過濾環境噪音並減少風切聲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矽膠耳塞和海綿耳塞各有其特色,矽膠耳塞屬於傳統使用的耳塞,中間偏硬有支撐感,跟S1SB一樣很好拆卸,Fidelio T1有提供六組不同的尺寸,所以矽膠耳塞整體的配戴舒適度是相當令人滿意的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個人還是最喜歡Comply海綿耳塞,配戴時會通過適當的擠壓入耳後等膨脹,幾乎能應付各種耳洞,所以尺寸也不用太多,至於膨脹感就因人而異,Comply TS耳塞式採用記憶海綿,個人是覺得滿舒適的,不太有異物入耳的感覺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專屬APP的支援讓Philips Fidelio T1在操作上更為得心應手,整體介面簡單直覺好上手,包括電量、耳機模式、EQ調整和曲目資訊都可以很明確的知道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主動式降躁有高和低還有通話用的降低風躁三種,如果覺得封閉感太重不舒服可以調整成低主動,可以減少耳內壓力和閉塞感,環境音的部分最大值則會越容易收聽到外界聲音,通話用的語音模式可以絕大部分隔絕環境噪音和風躁聲,讓通話更清晰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自適應模式是耳機會感應目前使用者使用耳機的狀態,像是靜止、走路或是跑步等,並即時調整降躁效果避免在用路時遇到危險,這部分的感應效果相當明顯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音效變化提供四種模式,包括低音、高音、清濁和強勁,其實即便不開啟EQ,原本的聲音表現就非常好了,但如果是抒情歌曲的話,個人特別推薦高音模式,因為Fidelio T1在低音的表現很出色,低音和強勁模式會加大低頻力度,容易破壞整體音質的平衡,而高音模式不僅中頻的人聲表現清晰,又能凸顯出高頻的空間感,在層次感的表現更為豐富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vivo X80手機的藍牙音訊支援LDAC編碼,把所有數值調到最高,解析度為32bit/96kHz,播放品質選擇最佳化,傳輸率為990/909kbps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分別在My music試聽無損和一般的歌曲,兩者沒有差很多,大概就是中音人聲的細節有多那麼一些些,Fidelio T1在音質水準的表現真不愧是高階聲學系列出品,圈鐵混合單體帶來的低音下潛深度非常足夠,即便是EQ調為高音模式也能感受到背景強烈的節奏感,這也是個人相當推薦的音效模式,中音人聲清晰偏暖,與背景音樂非常契合不會有疏離感,高音的部分如果沒有開啟EQ,表現雖說也有中上水準,開啟高音模式以後會瞬間拉大樂曲的空間感,搭配主動式降躁的封閉感,可以讓整體表現更上一層,這也是個人較推崇高音模式的關係

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Philips Fidelio 聲學大師系列
▲Fidelio T1支援Bluetooth 5.2,其實在5.0以上後延遲就已經少很多,剩下的只是看遊戲有沒有針對真無線藍牙做優化,PUBG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所以用Fidelio T1玩起來特別帶感,不僅沒有延遲感,因為細節明顯加上音量足夠大聲,在以前耳機感受不到的環境音效在此時都會顯現出來,尤其是槍聲後帶來的尾音反響,更能清楚判別敵人的位置,不過在敵人環伺時帶來的緊張感也加倍很多,因為真的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最後來聊聊個人使用的一些心得
Philips Fidelio的S1SB曾經帶給我的美好,在Philips Fidelio T1真的又完全展現出來,還記得初次配戴時就讓人感到相當驚艷,歌曲的各種細節完全展現,低音沉穩,中音溫暖,加上高音開拓的空間感,讓歌曲的本質在聆聽上有更深度的體驗,比起沉浸感更多了一分昇華的真實和感動,不得不說在同價位的真無線藍牙耳機,Philips Fidelio T1的音質絕對是上乘無誤

Fidelio T1主動式降躁和環境音模式的效果算是普通偏上,要搭配Comply TS海綿耳塞製造出封閉感才能感受到這些模式的差異,Fidelio T1雖然體積偏大重量也較重,配戴起來卻不會有不適感,有嘗試使用矽膠耳塞努力甩頭耳機也不會輕易掉落,所以作為日常通勤甚至運動使用也不是問題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特金屬質感前面板,︀安鈦克 Antec P20C 中塔式機殼開箱試用
● 作為電腦組件重要的居所,機殼一直都是使用者易忽略的一環,有常常在組裝的玩家就會特別了解好機殼和普通機殼間的差別有多大,其影響到不僅是用料的質感,外觀的細緻度甚至組裝的便利度都有相當顯著的差異

● 通常機殼會區分成散熱和靜音兩種型態,講求散熱機殼會注重進氣和排氣的風道設計,因為著重散熱通常側板也不會太重,今天要介紹的P20C就是屬於散熱型態的中塔式機殼,頂部和前方均能安裝最大達360mm的水冷設備,全機能裝設多達9顆120mm風扇,並留有許多的走線孔位設計,以提升內部空間的散熱效率

● Antec P20系列有兩款,分別是P20C和P20CE,內裝規格完全一樣,差別只在P20C是採用鋼化側透玻璃,P20CE則是一般的鋼化側板,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做選擇,不過兩者重量差距將近1KG,由此可知P20C的玻璃側板確實頗有分量

簡單介紹一下安鈦克 Antec
● 知名機殼和電源大廠【安鈦克 Antec】 從1986年發展至今已超過35年,在北美、歐洲部分地區和日本等地都有獲得極佳的銷售成績
● Antec秉持著價值 (Value)、創新 (Innovation)和完美 (Perfection)的三大核心V.I.P.作為主軸,致力將最高性價比、最創新設計和最完美工藝的產品呈現在消費者眼前
● 目前產品系列
 

Antec P20C 規格介紹

獨特金屬質感前面板,︀安鈦克 Antec P20C 中塔式機殼開箱試用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角監控無所遁形,TP-Link Tapo C225 2K 旋轉式 AI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 早期作為監控的攝影機多用於商家或公司行號居多,畢竟要管理如此龐大的人數,針對機密事項或金錢管控都必須要非常謹慎,所以這類商用型產品通常設定較複雜且價格也相對昂貴

● 近年來居家安全的意識逐漸上升,專屬家用的監控攝影機開始在市場熱賣,網通大廠TP-Link針對該市場推出Tapo系列的攝影機,包括家用型就有戶外、旋轉型、固定型等多種款式可以讓消費者針對自身需求和預算挑選適合的產品

● Smart、Easy、Secure做為Tapo系列最主要的三大核心,除了在操作部分能輕鬆上手外,AI化的產品加上軟體優化帶來更為強悍的安全防護能力,讓這些特點完全體現在攝影機上,使用者不僅用的簡單也用得安心

● 今天要介紹的這款TP-Link Tapo C225搭載2K高解析度的水平360度垂直149度旋轉鏡頭,可以全方位清楚辨識環境和人臉,加上多樣化的智慧偵測模式,能有效針對寵物和兒童進行分析,搭配Tapo Care雲端服務,針對事件發生即時錄影並通知行動裝置,讓使用者能快速知道事件經過,以便加強居家的環境防護

● 有別於過往的網路攝影機,這款TP-Link Tapo C225有著可直接關閉鏡頭的隱密模式,會將鏡頭完全收入機體中,讓使用者隱私資訊更加保密
 

產品詳細規格

攝影機
感光元件 : 1/3“
解析度 : 2K QHD (像素2560 × 1440)
鏡頭 F/NO : 1.6±5%; 焦距: 4mm±5%
夜視功能 : 夜間模式
可視範圍 : 水平360° / 垂直149°
網路
安全性 : 使用SSL/TLS 128bit AES加密
Wi-Fi 協定 : IEEE 802.11b/g/n, 2.4 GHz
協定 : TCP/IP, DHCP, ICMP, DNS, NTP, HTTPS, TCP, UDP, ONVIF
頻率 : 2.4 GHz
無線安全性 : WPA/WPA2-PSK
活動通知
輸入觸發 : 移動偵測、人物偵測、越線偵測、鏡頭遮蔽、嬰兒哭泣偵測、車輛偵測、寵物偵測、貓叫偵測、狗吠偵測、玻璃破碎偵測
輸出通知 : 通知、截圖活動通知(Tapo care)
影像
影像壓縮 : H.264
幀率 : 2560×1440@15fps
影片串流 : 2K QHD
音頻壓縮 : G.711
聲音
語音通信 : 雙向語音
聲音輸入&輸出 : 內建麥克風和喇叭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舒適的 VR 頭戴式顯示器,VIVE XR Elite 玩家體驗會後心得
● VIVE XR Elite在今年一月於CES 2023初登場,就以舒適人體工學設計和強大視覺效果獲得媒體一致好評
● 近年3C產品在設計方面逐漸走向輕量化為主,也許手機是個例外,不過對於周邊設備來說在擁有相近效能下,越小的體積不僅能節省更多使用空間,輕巧的重量對使用者來說也減輕更多手持或是頭戴的負擔,加上攜帶極為便利等多項優點,所以自然也成為消費者考量的重點之一
● 這次VIVE XR Elite的設計理念中,有很大的核心圍繞在輕量化和舒適度,更貼近使用者的生活型態,除了講究頭戴配重的平衡感外,針對VR設備最重要的眼睛,也提供了度數和瞳距調整,讓眼鏡一族終於得到解放,並設計了可熱插拔的電池模組,讓使用者能不間斷的享受體驗過程,沒有因輕量化而忽略了電池的續航
 

VIVE XR Elite 外觀和功能介紹

超舒適的 VR 頭戴式顯示器,VIVE XR Elite 玩家體驗會後心得
▲VIVE XR Elite本體包括前方的沉浸式VR眼鏡和後方的電池模組,整體重量約625g,是非常輕巧的重量,VIVE XR Elite 擁有雙眼高達4k的解析度,並支援110度廣角和90Hz更新率,內建揚聲器和抗躁麥克風

超舒適的 VR 頭戴式顯示器,VIVE XR Elite 玩家體驗會後心得
▲中間大顆的鏡頭是16MP RGB鏡頭,小顆的則是景深鏡頭

超舒適的 VR 頭戴式顯示器,VIVE XR Elite 玩家體驗會後心得
▲左右兩側和下方共四顆廣角追蹤鏡頭,支援inside-out追蹤,最大支援範圍可到10平方米,與RGB鏡頭和景深鏡頭完整展現出6DoF空間

超舒適的 VR 頭戴式顯示器,VIVE XR Elite 玩家體驗會後心得
超舒適的 VR 頭戴式顯示器,VIVE XR Elite 玩家體驗會後心得
▲支援6DoF的手把,內置人體工學設計按鈕、板機按鈕和觸控板,握感很舒適,而且按鍵的間距設計恰到好處,手小的使用者不僅能輕鬆按到按鍵和推動類比搖桿,還不容易誤按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堂堂邁入第三年了,真的是一年比一年盛大,這次更是把活動時間從原本的兩天延長到三天,讓更多人都能參與者這場盛宴,舉辦的地點是在華山文創,直接四連棟包場,可以容納更多人員進入參觀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主舞台是實時轉播,包括廠商講課、SF總決賽和最後大抽獎都在此進行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副舞台區域較小,但是廠商送獎品依舊不手軟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因為接近聖誕節,滿多攤位也將聖誕元素融入布景之中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現場有很多KOL和Show Girl負責炒熱氣氛,因為出沒時間不定,加上滿滿的人群包圍,所以個人沒特別去拍

這次去的時間分別是第一天和最後一天,可能是因為平日加上下雨寒冷等天候因素,第一天的人潮沒有想像多,所以無論是簽到巡禮和攤位活動,都不太需要排隊,中獎機率也比後兩天要高不少,最後一天就完全不一樣了,不僅主副舞台坐滿人,攤位活動也是擠爆,最後大抽獎估計可能也有千人左右。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活動種類相當豐富,像是轉盤扭蛋抽大獎,或是透過競技名次獲得獎項,這些獎品價值絕對比想像要高很多,只是有些確實只有天選之人才能中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每年都必定會有的創意電腦大賽,這已經是連三屆舉辦了,喜歡改裝電腦的玩家都可以參與,每一年都有讓人相當驚豔的作品出現,會在場內經由專業評審決定出第一名,參觀的朋友也可以線上投票選出人氣作品,這次最受矚目的作品是ToyZ椅子,利用我們常坐的椅凳搭配一體式水冷和外接LCD螢幕完成

年紀大了,沒辦法像以前一樣每個攤位都給他逛個徹底,所以會挑幾家個人較熟知或有興趣的廠商來簡單介紹一下。

Fractal Design
這是參觀時待最久的攤位,我幾乎把這當成據點一樣,沒事做就是在這瞎混時間,順便跟小編聊聊天,超愛他們家的機殼,每個都有如藝術般的精緻感,尤其是這次展出的North和Ridge,在外型上完全跳脫機殼的範疇,而是展現出能融入居家空間的氛圍,提升環境的品味。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North最具特色的自然是實木質感的前面板,比過往的網孔更有辨識度,兼具外觀和散熱水準,側板有分網狀或玻璃,網狀款式會附上現場展示的內裝風扇支架,可以直接針對直立式顯示卡進行排熱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可橫躺或直立的Ridge,外觀走純白風格,體積相當纖細,但卻可以容納獨立顯卡,內建兩顆大型的14cm風扇,完全不用擔心散熱問題

ZADAK
這是宇瞻為電競和水冷玩家打造的獨特品牌,除了一體式水冷外也有記憶體和固態硬碟等產品,ZADAK是第一次參加Gamforce,所以送東西也是毫不手軟,這次個人拿到會發光的全尺寸滑鼠墊,而且後來得知現場攤位人員就是ZADAK小編本人,之前曾經跟小編在臉書粉絲團有交流過,沒想到來參觀時還能來認親一下,挺好的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ZADAK記憶體有三款分別是SPARK、TWIST和MOAB,前兩款在今年也陸續推出DDR5版本記憶體,SPRAK和MOAB都具備ARGB燈效,兩者各有特色,不過MOAB會不會推出DDR5目前還不知道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沒有讓我好好拍記憶體的元凶,MOAB II Elite,全鋁鎂合金的機身,本身已具備水冷系統,開放式的空間加上有效的遮線區域,可以將一台電腦內的設備完完全全以美型的姿態展示在眾人面前,這台真的很漂亮,因為是做分體式水冷怕有組裝問題,所以在購買時會建議連同硬體規格一起選,並由合作廠商進行組裝,至於它的價格恐怕非一般消費者能承受,不過想想這種分體式水冷加上特殊開模機殼的費用本來就不便宜,想當初2018年出的MOAB II也僅是作為概念展示用,直到今年才正式推出MOAB II Elite進行販售,所以整體產品設計一定是經過許多嚴格的審核和修改才完成


I-Rocks
只要跟"佛心"二字有關的就不能不提到廠商艾芮克啦,每年都出絕對會賠本的福袋,今年是1/6推出喔,不過通常都當天就賣完了,看到這篇想買的也來不及了吧,這次新品展示了電動桌(好像沒太多人注意)、I-Rocks K74M和T28 貓抓布面電腦椅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這是粉絲團提供的照片,K74M 採用Gateron軸和時下很流行的熱插拔設計,右上角的智慧轉輪可以透過模式切換,轉換成方便自己使用的功能,而最大的特色是電路板上下均有吸音棉隔層,能有效吸收敲擊的聲音和回彈的力度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T28 貓抓布面電腦椅採用防貓抓耐磨布料,能獨立調整腰靠所以坐起來真的很舒適,
是攤位抽獎的最後大獎,沒想到會被本人抽到,超開心的跟著這把椅子一起合照留念,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T28 總共有四種顏色,除了抽獎的亞麻灰外還有杏黃、青蘋綠和硝煙藍,在Gamforce還有AMD特別訂製的T28 橘灰版給玩家使用,不過個人還是覺得亞麻灰才是最好看的

Glorius
這個來自美國的品牌是2014年成立,直到2019才正式進入亞洲市場,主打自由度極高的周邊設計,特別是在鍵盤這方面完全把DIY的精神融入其中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Glorius在現場沒有攤位,主要是埋伏在F.D攤位,我也是因為都待在這才會注意到這家廠商的存在,本次活動中可以在官網粉絲團預測這把鍵盤有多重,猜對的可以獲得一萬購物金添購Glorius的產品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鍵盤的型號為GMMK PRO,尺寸為75%,原始的狀態只有框架和電路板,剩下的包括按鍵、鍵帽、頂部框架和轉輪都是可以替換的,光這個框架就重達1.5KG,以後有人拿鍵盤擋子彈都不意外了吧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鍵軸的命名方式都是以動物為主,像黃色的就叫熊貓軸,白色是山貓軸,紅色是狐狸軸,每個軸的手感都不一樣,熊貓軸偏向CHERRY的茶軸,但是又多了一點段落感,山貓軸則是類似紅軸的線性軸,都採用熱插拔設計,所以想要什麼手感通通自由搭配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轉輪可以替換的鍵盤確實滿少見的,而且做工品質真的很好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側面區域會發光提醒使用者是否開啟字體大寫

2022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可拆卸式接線設計,這想法固然是好,不過誰會想把將近2KG的鍵盤帶著走,大概只有健身達人吧


會後心得與個人想法
持續三天的活動能把人流適時地分開是真的不錯,而且展出空間劃分成四塊區域,除了辦活動的攤位外,其他地方都不會太擁擠,可以放心慢慢的逛,這次出展的廠商也有滿多新面孔,除了我介紹的Glorious和Zadak外,還有3D列印和專做UPS的廠商等,雖然最開始是以電競為主軸,不過也漸漸開始朝向多元化發展,也期待未來有越來越多不同面向的3C廠商加入,讓電競嘉年華這場盛宴能更加熱鬧。

參加了三年,終於在這次得到了回報,拿到了一台i-Rocks的電腦椅,真的是想什麼來什麼,即便攤位巡禮抽獎和最後一天的大抽獎都沒我的份也沒差,這99元早鳥票花下去實在是太值得了,最後特別感謝工作人員連續三天的付出,看著他們每天散場前努力清掃和整理環境,真的是辛苦了~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為影音愛好者來說,想輕鬆享受到大螢幕帶來的爽快感,那麼投影機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要角,畢竟以大尺寸的4K電視幾乎都是天價,若是投資在一款4K畫質的投影機預預算上也會相對充足許多,而且現在的投影機無論是規格還是功能都有相當幅度的提升,想要享受高畫質的劇院級體驗已經不是夢想。

今天要開箱Epson全新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型號為EH-TW6250,除了高達4K的影像解析度外,還具備2800流明的亮度,在戶外使用也不怕看不到,且內建有Epson專用的智慧電視棒,不須額外連接其他設備即能享受到Android TV的便利性,而且輸入延遲僅有20ms,玩遊戲也不怕卡頓,對於一款家用投影機來說功能相當全面。
 

Epson EH-TW6250 產品開箱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有別過往投影機方方正正的造型,EH-TW6250帶橢圓的造型和白色的外觀還有四角圓弧收邊,側邊還有直線條設計,讓整體機型略為活潑不會顯得太硬派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後方右側有標示機型的特色,能連接HDMI,支援HDR且解析度最高能到4K PRO-UHD,中間則是投影機的連接埠,包括一組支援ARC的HDMI接口,一組音訊輸出和一組Service接口,左側上方則有網路電視棒專用的HDMI和USB接線,下方是投影機的電源線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投影機為左側進風,右側出風,所以左側的位置有大面積的進風口,並附上一組濾網可以過濾大部分的灰塵避免落入機器內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左側的小型空間放置智慧電視棒,型號為ELPAP12,是EPSON雷射電視系列專用的電視棒,已經預先接好HDMI和USB線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投影機的正面,左邊的柵欄處是內建外放的單聲道喇叭,中間是具備1.6X變焦功能的手動對焦投影鏡頭,採用內嵌的設計,外有一層鏡面的外框,上方有Epson的LOGO,對鏡頭的保護相當周到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投影機的上方,主要的操作按鍵都在此,包括對焦,縮放和上下移動,梯形校正等功能,都可以對投影的畫面進行調整,中間按鍵則是電源鍵和輸入源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投影機使用3LCD技術,透過3顯示晶片設計,能呈現更清晰且鮮明的圖像,並忠實呈現原色,也不會像傳統的單片式顯示晶片有色分離的彩虹效果,是目前投影機主流的應用科技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機身主要發熱的來源,平時有外蓋保護,上面寫著高溫注意,使用時記得保持機器散熱的空間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打造高畫質的全新體驗,Epson EH-TW6250 4K 智慧劇院遊戲投影機開箱試用
▲投影機底部,上方為多段式立柱,按壓卡榫拉出,可提高約30度的角度,下方兩側黑色為伸縮式立柱,可旋轉調整,以符合桌面和投影畫面的平衡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款新品強勢出擊,LIAN LI 2022 Gamforce 會後心得分享
▲Gamforce電競嘉年華從2020開始到今年已經舉辦了三屆,參展的廠商也是逐年增加,咱們XFastest網聚的老朋友,知名的機殼大廠 LIAN LI 聯力自然也不會缺席這場盛宴,這次展出的產品共有三款,都是2022下半年發表的新品,分別是 LIAN LI V3000 PLUS、LANCOOL 216 和 UNI FAN SL120V2風扇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D-Link 友訊做為網路通訊大廠,除了我們熟知的路由器外,關係到居家安全的無線網路攝影機一直以來都是 D-Link 相當著重的品項,不僅從室內到戶外都有專屬的型號來對應使用的需求,更講求簡潔的安裝步驟和不複雜的操作介面,讓任何取得產品的消費者都能輕鬆上手,提高使用上的便利度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D-Lin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目前有三款型號,包括可自動旋轉的 DCS-8635LH、自動照明的 DCS-8630LH,還有今天要開箱的最新產品 DCS-8620LH,三款攝影機都各具特色,因為是以室外環境使用為主,均支援 IP65 防水防塵和 7 米微光彩色夜視(又叫微光模式)
 

DCS-8620LH產品開箱與介紹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外盒前後均標示產品特色,DCS-8620LH 搭載四百萬畫素的鏡頭帶來更加清晰的 2K QHD 解析度監視畫面,全新的偵測模式除了更精準的人體偵測外,還包括玻璃碎裂聲和車輛偵測觸發,還有透過高達 90dB 喇叭的警報音達到強大的嚇阻力,再搭配7米彩色夜視功能加強環境中視野辨識度,進一步提升居家安全等級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DCS-8620LH產品規格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內盒環保包裝,雖然看似簡單,不過 DCS-8620LH 本體有外袋包覆,在鏡頭處也有貼膜保護,避免碰傷鏡頭,線材和電源則是隨意放置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配件有說明書、電源線、可替換插座、延長線、固定底座和束帶,電源輸出為 12W,線材整體長度可以延伸到 7公尺長,對一般家庭戶外安裝來說已經很足夠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DCS-8620LH 整體外觀為白色,側邊有D-Link LOGO,正面則是鏡面黑色,中央的主鏡頭為 400 萬畫素,支援 2K 解析度影像和超廣角 127 度可視角度,上方為麥克風和光線感應器,下方則是 LED 指示燈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DCS-8620LH 下方有外放喇叭孔,重置鍵和記憶卡插槽則有矽膠套額外保護,這邊要注意一下記憶卡容量最多支援 256G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透過中間的轉軸,可任意調整攝影機的視角

升級2K視野更清晰,D-Link DCS-8620LH QHD 2K 戶外無線網路攝影機開箱試用
▲產品安裝的 QRCODE,除了說明書內面有以外,通常也會貼在產品的外側,方便使用者操作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觸控筆過去最常使用的狀況就是搭配繪圖板,因為電繪是非常精細的作業,唯有使用接近筆感的觸控筆才能達到紙繪般的感覺,而近年隨著平板電腦規格不斷提升,加上更多適用的繪圖軟體支援,使用平板作為繪圖工具的使用者也越來越普遍。

因此除了apple本家的觸控筆外,現在也有不少廠商推出相關的產品,像今天開箱的ViewSonic ACP501,除了能對應自家的觸控螢幕和互動電子板外,更可支援一鍵切換ipad和電容觸控通用模式,對應現在消費者有多種不同平台的行動裝置,在使用上更為便利。


ACP501產品特色
♦支援 iPad 以及大多數電容觸控裝置
♦無須藍牙配對,開機即用
♦Type-C 高速充電傳輸
♦極致輕巧、便於攜帶、直覺化使用
♦支援強力磁吸、使用簡潔又俐落

ACP501產品規格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ACP501產品開箱介紹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產品外盒正面即可看到ACP501觸控筆本體,為黑色,左側有標示產品特色,包括低延遲、行動裝置相容度高、不須藍牙配對即可使用、特殊感壓技術等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產品外盒背面則有標示完整的產品規格和特色,支援Type-C快速充電,續航高達9小時,一鍵即可切換ipad和一般電容通用模式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ACP501觸控筆,無論是長度16mm和直徑為9mm,都跟一般手寫原子筆差不多,通體黑色配色,上方有viewsonic LOGO,指示燈和充電孔,下方則是觸控筆筆芯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頂部為按壓式按鍵,一鍵即可切換使用模式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使用ipad模式時指示燈號為綠色,一般電容通用模式為藍色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使用Type-C充電,充電中指示燈號為橘色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筆芯使用久了難免會磨損,可以拆卸更換,ACP501有內附兩組筆芯替換

ACP501實際體驗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ACP501的最大特色就是具備ipad模式和通用模式的切換,這邊就不細說通用模式,直接進入ipad模式的環節,首先我們可以看到ipad支援的機型從pro air mini到一般ipad幾乎全部支援,當然舊的機種就要看狀況,像個人的10.5吋 ipad pro就無法支援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這次直接進入studio A的ipad展示區做操作,從右到左分別是ipad min、ipad、ipad air和ipad pro,都是目前最新的款式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ACP501和apple pencil剛好一黑一白,ACP501在長度和直徑要稍微大一些,握感上比較貼近我們手寫的原子筆,兩支筆都有磁吸設計,就是在LOGO的平面處,所以使用時要收納也很方便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apple pencil的好處是能透過磁吸在ipad上進行充電,在ipad內也有觸控筆的設定介面來調整各項參數,功能很多,不過這些需要透過藍牙連線才能操作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ACP501則不需要藍牙連線,只要按壓頂部按鍵調整到ipad模式,指示燈為綠燈即可使用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ViewSonic ACP501 iPad/電容式雙用觸控筆 開箱試用
▲個人不擅長繪畫,所以只有開啟一些相關程式像筆記本等做寫字測試,ACP501的筆感感壓跟apple pencil差不多,寫起來都很順,握感的部分ACP501比較接近平常在使用的原子筆,算是滿容易上手的


試用心得與個人想法
ViewSonic ACP501是個人第一次使用完整尺寸的電容觸控筆,之前有使用過Samsung NOTE系列可收納的S Pen,以握感和筆觸感來說ACP501無疑要好很多,而且可以一鍵切換ipad和通用雙模式,甚至省去了連結藍牙的煩惱,所以如果要使用在多台ipad或其他行動裝置上便利度相對較高很多。

ACP501雖然沒辦法像APPLE pencil能透過磁吸式平板來充電,不過ACP501的續航高達9小時,對大部分的使用者來說已經很足夠,至於充電速度只能算是普通,充滿電大概要1~1.5個小時。

當然除了便利度的問題外,價格因素也是很重要的考量,ACP501相對APPLE pencil僅需一半以下的價格,在握感和筆觸都差不多的狀況下,除非是真的要在ipad內對APPLE pencil進行很多細部的設定,不然ACP501的性價比確實相當高。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 Intel Taiwan Open House 軟硬的結合更具主宰力
▲2022 Intel Taiwan Open House 於9/29在寒舍艾麗酒店舉辦,現場也有許多自媒體,校園大使KOL等一同共襄盛舉該盛會,本次Intel除了展示最新的第13代Intel處理器外,還有許多人引頸期盼的高階ARC顯示卡終於亮相,而且除了硬體的部分,這次也透過Intel的Unison程式,從而引導出與更多業者整合的功能應用。
 

即便小改款,功能依舊強大的13th處理器

簡報記錄重點
①第13代Core i桌上型處理器代號為Raptor Lake
②提供三種TDP等級35W、65W、125W
③最高等級的core i9-13900K,最高超頻時脈為5.8GHz,採用8Pcore+16Ecore 32執行續配置
④core i9-13900K效能較上一代i9-12900K在單核提升約15%,多工提升約41%
⑤Z790晶片組將支援更多的PCIe Gen 4和USB 3.2 Gen 2x2

2022 Intel Taiwan Open House 軟硬的結合更具主宰力
▲相信大家一定會特別在意這代的功耗表現,雖然Raptor Lake與上一代同樣採用Intel 7製程,但是得益於整體架構和電晶體設計優化,能夠以更低的功耗達到更好的效能,以core i9-13900K為例,僅需65W功耗就能夠與241W的core i9-12900K在效能上持平,這是相當優秀的成績

2022 Intel Taiwan Open House 軟硬的結合更具主宰力
▲記憶體的部分可支援最高DDR5 5600MHz,核心的部分除了core i9增加8個E core外,i5/i7也增加了4個E core,大幅提昇核心在多工的表現力,過往擠牙膏的狀況不再,是真的有點東西了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DDR5記憶體自去年隨著Intel 12th CPU一同問世後,因為產能的問題造成市場價格一度居高不下,加上600系列主機板又有支援主流的DDR4,所以市占率始終無法有效提升,而隨著下個世代CPU戰場即將開打,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多可用之兵,作為第一代的DDR5系列,Micron Crucial DDR5 4800替平價市場開啟了第一槍

想必大家都有此一問,為什麼要使用DDR5?
簡單來說就是DDR4的效能已經入不敷出,無法滿足全新世代甚至即將到來的下一代CPU,從近年Intel和AMD的處理器戰爭中,可以很明顯感受到超過10核心的多核架構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為了能有效增加系統效能,勢必要全新的記憶體架構才能推動未來多核CPU的演算能力。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Micron Crucial DDR5 4800提供8/16/32GB三種容量,本次開箱的是16G,由2條8G的記憶體組成雙通道,基本頻寬為4800hz,額定電壓為1.1V,CL是40,產地為馬來西亞

順便說明一下美光的兩個品牌Micron和Crucial,一樣都擁有記憶體和SSD等產品,不過面向的消費市場卻截然不同,Micron主要是服務企業、雲端和資料中心等較為專業的應用客群,Crucial則是針對家庭、辦公室和電競等消費級市場,所以DIY玩家使用的產品多以Crucial系列為主。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未來Crucial DDR5系列針對高效能和可超頻的記憶體,都會以黑色PCB板為主,而Crucial DDR4或Micron系列記憶體仍然會維持綠色,對於DIY的消費者來說在分辨上更為容易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Crucial DDR5 4800為單面4顆粒,每顆顆粒的容量為2GB,美光作為晶圓大廠,記憶體顆粒自然是屬於本家的1XA45 D8BNK,製程技術採用世界最先進的1α

1α 可說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DRAM製程技術,這邊也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製作晶片的歷史,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斷的縮小電路,並塞入更多的電晶體和記憶體元件,進而達到提升效能,減少能耗的效果,而1α 相對上一代的1z來說,記憶體容量可提高40%,功耗也降低了15%,進步幅度非常之多,而1α 製程技術自去年開始也已經在消費性PC的Crucial DRAM量產,所以想當然本次開箱的Crucial DDR5 4800自然也使用了1α 製程技術。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DDR5和DDR4相異之處除了防呆的金手指位置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新增PMIC,這是一種全新的供電設計,與過往DDR4的供電來自主機板提供不同,透過PMIC晶片獨立控制記憶體電壓,能更有效且持續的保持電壓供應,所以在高頻寬下仍然能擁有極佳的穩定度,對於超頻也相當有幫助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這次個人使用的平台是Intel i9-12900k,搭配的主機板是Aorus Master Z690,在這麼高階的配置下,除了簡單的基礎頻率跑分測試外,自然也會想試試看這款記憶體的超頻極限能到什麼程度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不得不說,黑色PCB板在外型上更適配主機板,過去使用綠色PCB板總覺得稍顯突兀,無法有一致感,記憶體安裝記得時放在靠外側A2和B2的位置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主機板BIOS內有詳細記憶體資訊,預設頻率為4800MHz,時序為39-39-39-77,電壓為1.1V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Aorus Master Z690的SPD setup有內建各家顆粒超頻的數據,從數據上來看,美光顆粒的記憶體有四組,分別有5000MHz、5200MHz、5400MHz,還有一組是放寬時序的4800MHz,右邊還有各頻率的效能成績,可以直接進行分數比對並擇優使用,另外還提供兩組使用者自訂選項,可以使用其他高手的數據來儲存,也可自己慢慢測試將最佳數據保存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載入數據的方式也很簡單,只要在Tweaker頁面下找到XMP Booster,就會自動載入對應的記憶體顆粒、頻率和時序,在這邊也有詳細列出另外兩家記憶體三星和Hynix的數據,最高頻率達到6400MHz,都比美光顆粒要高很多,所以這次我們不強求,能超頻過5400MHz且能穩定運作就很足夠了

XMP頻率測試,頻率為4800MHz,時序為40-39-39-77,電壓為1.1V
①AIDA64記憶體測試
讀取 74166 MB/s
寫入 62265 MB/s
複製 62991 MB/s
延遲 87.3 ns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②Performance TEST測試
僅作記憶體測試
分數 3105
效率值 74%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③溫度測試
以AIDA64進行記憶體穩定度測試
最低溫度 40度
最高溫度 52.8度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內建最高頻率測試,頻率為5400MHz,時序為40-40-40-80,電壓為1.25V
①AIDA64記憶體測試
讀取 80662 MB/s
寫入 66203 MB/s
複製 67372 MB/s
延遲 77.6 ns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②Performance TEST測試
僅作記憶體測試
分數 3326
效率值 84%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③溫度測試
以AIDA64進行記憶體穩定度測試
最低溫度 43.3度
最高溫度 52.8度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內建放寬時序測試,頻率為4800MHz,時序為36-36-36-78,電壓為1.25V
①AIDA64記憶體測試
讀取 72337 MB/s
寫入 61451 MB/s
複製 62487 MB/s
延遲 81.2 ns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②Performance TEST測試
僅作記憶體測試
分數 3151
效率值 75%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試用心得與個人想法
個人經歷過美光的DDR3和DDR4時期,以穩定度和相容度來說美光確實是首選無誤,即便後來推出電競版本,價格也是相當實惠,重點是超頻遊戲只要拿到體質好的,即便是低頻率也可以超到相當不錯的數據,對消費者來說就像玩抽抽樂遊戲一樣,但是大致上都有不錯的超頻幅度可玩。

那麼這次美光的這款初代的DDR5表現如何?
穩定度方面依舊維持極佳表現,在最高頻率5400MHz中,日常使用或是試玩遊戲都很順暢,沒有出現過任何當機或卡頓的現象,而且有內建溫度監控,讓超頻的玩家能隨時注意溫度變化,不過有點可惜的是在超頻整體表現有些許不盡人意。
在嘗試極限超頻中有增加電壓至1.35V,頻率始終無法突破5400MHz,即便放寬時序做調整也是沒辦法,中間超頻失敗後會直接進行降頻以穩定開機,所以基本上不用擔心死機的問題。

第一代的DDR5問題點就是時序無法拉低,延遲也比較嚴重,所以在更高頻率下還能擁有低延遲是未來第二代DDR5重點考量的部分,不久的季度我們即將見到下代產品的問世,根據可靠消息,這第二代的DDR5價位或許會比前一代剛出的時候更貴,鎖定的族群也是相對高端的玩家,相對來說也宣告第一代的DDR5即將來到甜蜜點,所以美光以Micron Crucial DDR5 4800作為一個平價的開頭,相信也提高不少消費者對最新平台的吸引力。

穩定與效能兼備,高性價比的選擇Micron Crucial DDR5 4800開箱試用
▲在暗黑2中開啟最高畫質,巴爾車開好開滿,即便是人多的狀況依舊順暢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
機殼大廠LIAN LI聯力在2020年推出了首款Strimer供電延長線,為機殼內部燈效增添了不少風采,隔年也推出了Strimer Plus,採用更容易彎折的矽膠材質包覆,並增加燈珠的數量,今年2022推出的Strimer Plus V2則是完整承繼了前代的特色,並在此之上更加提升其組裝和燈光的優勢,透過內附的L-Connect 3控制器不僅能完整呈現出Strimer Plus的華美燈效,還能與SL、AL系列風扇,和這周準備上市的全新UNI FAN SL-INFINITY風扇進行燈光同步,賦予了燈光控制全新的生命力。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今天要開箱的 Strimer Plus V2 系列分別是 24PIN 和 3X8PIN 的RGB延長線

24PIN延長線產品規格與特色
♦120顆LED燈珠
♦全新側燈條,正側皆有光
♦矽膠材質包覆,耐用不易變質
♦寬度再縮減,光效更柔和
♦厚度再縮減,輕薄易彎折,
♦UV彈性塗層可防曬、防變黃
♦附純白整線扣,靈活搭配箱內色彩
♦附L-Connect 3控制器,搭配Strimer PLUS V1 / V2可同步燈效
♦透過L-CONNECT 3軟體可呈現11種個體及13種一體式燈效
♦可與UNI FAN SL及AL燈光同步或與主機板RGB一起同步

3X8PIN延長線產品規格與特色
♦108顆LED燈珠
♦全新側燈條,正側皆有光
♦矽膠材質包覆,耐用不易變質
♦寬度再縮減,光效更柔和
♦厚度再縮減,輕薄易彎折,
♦UV彈性塗層可防曬、防變黃
♦分離式顯卡接線頭,安裝更便利
♦附純白整線扣,靈活搭配箱內色彩
♦附連接主板ARGB 3PIN 5V轉接頭
♦透過L-CONNECT 3軟體可呈現11種個體及13種一體式燈效
♦可與UNI FAN SL及AL燈光同步或與主機板RGB一起同步
♦雙6+2PIN顯卡電源延長線

 

Strimer Plus V2 系列產品開箱

24PIN延長線,長度標示為220mm,主要發光區域在中間燈條處。內容物有Strimer Plus V2 24PIN本體、L-Connect 3控制器、控制器燈效和電源接線、說明書和白色卡扣。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24PIN的延長線包裝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內容物一覽

Strimer Plus V2 24PIN 的外觀結構分成兩部份,前方我們看到卡扣LOGO的部分是三組燈條,採用彈性高的橡膠材質,由一白一透交錯而成,透明處是發光區域,從正面延伸到側面,發光區域範圍頗大。後方則是採用扁線設計的排線,不僅可以節省線材的體積,搭配前方的橡膠燈條材質在彎折度的調整也較為容易。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24PIN延長線本體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燈條線材為三組,採用彈性極高的矽膠材質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兩條電源排線,扁線設計更服貼燈條

卡扣本身可以拆卸,拆解時將兩側扣環打開即可分解,可以替換成白色搭配機殼,也可以自由調換接頭方向,卡扣LOGO的地方拆卸後是連接控制盒電源線的接點。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卡扣可以替換成白色,不過接頭的部分依舊是黑色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24PIN電源接頭和線材接點,卸下有LOGO的卡扣即可看到

只有24PIN的延長線才有附送L-Connect 3控制盒,所以想要完整搭配L-Connect 3軟體操作燈效,勢必一定要買一組24PIN才可以。L-Connect 3控制盒體積不大,為黑色外觀,正面LOGO處有鏡面材質增加外觀質感。內容物為L-Connect 3控制盒本體,USB接線、燈效接線和3M膠條。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控制盒配件一覽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鏡面處用膠膜覆蓋避免刮傷

連接延長線的接口總共提供三組,正面是24PIN接口,左側各為1組8PIN和1組3x8PIN接口,左側中央有控制鍵,想要使用3x8PIN接口要將按鍵向左調。電源的部分為Sata接頭,另外也附上USB線和同步燈效的接線,透過USB線連接主板才能使用L-Connect 3軟體功能。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燈效控制盒接口共有三組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控制盒的電源接頭、USB接線和燈效接線

3X8PIN延長線,顧名思義就是由3組8PIN結合而成,長度比24PIN要長,為300mm,內容物有Strimer Plus V2 3X8PIN本體、主板燈效接線、說明書和3組白色卡扣(沒有控制器!沒有控制器!沒有控制器!很重要~)。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3X8PIN外包裝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內容物一覽

Strimer Plus V2 3X8PIN跟24PIN延長線一樣分為兩部分,扁線設計的排線和橡膠材質的燈條,跟24PIN不同的是3X8PIN是3組排線搭配3組燈條,雖然長度較長,但是彎折起來一樣很容易。黑色卡扣部分可以拆卸,能更換成白色也可調換接頭方向,跟24PIN的設計大致是相同的,除了卡扣卸下的方式與24PIN不太一樣外,每一條8PIN都有獨立的卡扣。。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3X8PIN延長線本體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三組排線和三組燈條結合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換成白色卡扣

配件的部分因為8PIN延長線沒有控制盒,取而代之的是與主板同步燈效的連接線,這樣就無法使用L-Connect 3軟體,所以強烈建議預算不足先買24PIN為主,後續再來依需求決定購買的8PIN規格。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只有附上主板同步的5V接線

閃瞎我的眼,LIAN LI 聯力 Strimer Plus V2系列RGB供電排線開箱介紹
▲3X8PIN的電源接線可以接上主板燈效接線,或是控制盒的3X8PIN接口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現在家庭環境中擁有多項行動設備和互聯網系統已經是常態,為了能提供更高速的網路服務,擁有Wi-Fi 技術的次世代標準Wi-Fi 6(又被稱為AX Wi-Fi)的產品,去年開始相繼在市場問世。

做為網通產品的大廠,TP-Link自然也不例外地推出多款支援Wi-Fi 6的路由器,只要型號上有AX的系列全部都有支援Wi-Fi 6,可依照型號數字高低推算產品等級,數字越高則產品等級越高。以雙頻路由器型號為例,從基本AX1800的AX20到高階AX5400的AX73總共八款,今天要開箱的AX53屬於中階等級,網速為AX3000,對於一般家庭使用是效能與性價比兼具的極佳選擇。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今天要開箱的是TP-Link Archer AX53 雙頻Wi-Fi 6 路由器

Archer AX53產品特色
♦次世代 Gigabit Wi-Fi 6 速度—2402 Mbps(5 GHz) 和 574Mbps(2.4 GHz)頻段確保順暢的串流和快速的下載。
♦連接更多設備—OFDMA和MU-MIMO技術增加了4倍容量,確保能夠同時傳輸到更多設備
♦極低延遲—啟用更具響應性的遊戲和視訊。
♦延伸的 Wi-Fi 覆蓋範圍—4根高增益外接天線和波束成型技術結合強壯而可靠的家庭Wi-Fi
♦TP-Link HomeShield—加強安全性,防禦最新的網路威脅。
♦延長電池壽命—目標喚醒時間協助您的設備進行更多溝通並降低電力消耗
♦相容於 Alexa—透過Amazon Alexa語音指令控制您的路由器,讓您的生活更加智慧且輕鬆

Archer AX53產品規格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Archer AX53產品開箱介紹
產品外包裝以藍綠色系為主,正面和背面均標示該產品的特色,AX53支援Wi-Fi 6,網速高達AX3000,透過4根高增益外接天線加強網路涵蓋範圍並保持連線的穩定性。除了連線效能外,在網路防護上也增加了HomeShield家庭防護功能,不僅能即時保護網路安全,並能透過排程有效分配家中成員使用網路的時間。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外盒正面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外盒背面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內裝為環保紙盒

產品內容物有快速安裝和導覽手冊,Archer AX53本體,變壓器和一條網路線,網路線為白色,長度約1公尺,變壓器支援12V 1.5A電力輸出。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內容物一覽

Archer AX53本體為黑色,搭載4根高增益外接天線,L形天線可自由調整接收位置。上方有鏡面鋼琴烤漆,呈現一個X的形狀,增加外型上的質感,不過較容易黏附指紋。上方和底部均有大面積的散熱孔,可提供長時間使用而不易蓄熱,底部附有壁掛專用孔,方便使用者架在牆面上節省桌面空間。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Archer AX53上方,鏡面烤漆和天線均有包膜保護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鏡面與霧面交錯,增添外型上的質感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Archer AX53底部,散熱孔與上方一樣呈現X形狀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壁掛孔,如果有附上專屬配件會更好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L型天線可隨意彎折,方便調整到最適合收訊的狀態

前方為指示燈,由左至右分別是電源、無線2.4G、無線5G、網際網路、有線網路和WPS,順便附上指示燈亮燈狀態,方便排除連線上遇到的困難。後方有連接埠,提供1組Gigabit WAN連接埠及2組Gigabit LAN連接埠,右邊是電源鍵和電源接孔,左邊則是WPS和Reset鍵。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前方指示燈區域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指示燈亮燈狀態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後方連接埠與各式按鍵

最後有個小提醒,因為天線封膜很緊密,要撕開的時候最好能兩邊預留的孔洞一起撕開,如果只有弄一邊很容易把膠膜擠成一堆更難卸除。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撕開膠膜的小技巧

Archer AX53安裝步驟
現在的路由器安裝比起以前要簡單很多,尤其是有支援行動設備的APP以後,只要透過手機就能完成設備安裝,Archer AX53自然也不例外。首先要將設備接上電源,並與數據機連接。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WAN端與數據機連接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亮四顆燈表示設備能正常使用

安裝提供兩種方式,APP安裝或是輸入192.168.0.1進去管理中心手動安裝,這邊介紹APP安裝,快速又簡單。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兩種安裝方式,速度都很快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安裝步驟1:下載TP-Link專屬APP,TP-Link Techer,需登入TP-Link帳戶進行連動,沒有帳戶的記得註冊後啟動即可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安裝步驟2:在APP頁面會顯示設備名稱,點擊進去後會要你輸入設備管理中心的密碼,再來是選擇連線類型,預設是浮動IP,不過通常有申請有線網路的請選擇PPPOE,並輸入數據機的帳密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安裝步驟3:設備無線網路名稱和密碼,智慧連接預設為開啟,讓無線設備能自動切換到Wi-Fi的最佳頻段,帳密部分使用預設設定即可,路由器更新時間建議自動啟用,保持在最新狀態確保路由器的安全性,確認套用設定後就能連線使用

TP-Link Techer APP功能介紹與操作
TP-Link Techer APP介面簡潔明亮,在首頁中可以看到目前連接的TP-Link設備,點擊Archer AX53以後則會進入設備介面,介面分為上、中和下,APP上方為網路連線和用戶端狀態,APP中間則是無線網路和訪客網路設定,APP下方有重要的HomeShield功能和工具設定。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TP-Link Techer APP介面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右上角信件會通知設備狀態,連線異常或是有新設備加入會立即發出通知,包括設備內容、加入時間都會顯示出來,可針對不明設備立即進行封鎖

APP上方的每個圖示都能點進去看其狀態,包括連線型態、主機狀態和用戶端狀態,用戶端狀態的頁面會出現所有連線的裝置,有些會顯示unknow,所以要自己調整名稱,可以觀察用戶端的使用狀態和流量,也能快速進行封鎖保護網路的安全性。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網路連線與主機狀態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用戶端頁面,可以看到用戶端即時流量和連線類型

APP中間為無線網路和訪客網路設定,無線網路設定預設開啟智慧連接,會自動切換到最穩定頻道,5G和2.4G頻道密碼可以分別設定,也可套用預設的加密密碼,訪客網路兩個頻道只能共用同一組密碼而且要自己設定。密碼都能透過連結共享給需要連線的朋友,這樣就不怕密碼設定太複雜輸入困難。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無線網路設定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訪客網路設定

APP下方有很重要的HomeShield家庭防護功能,近年來家庭中擁有多款行動設備和智慧裝置已經是常態,但是也容易觸發安全上的疑慮,因此HomeShield提供了即時防護和家長監護功能,保護網路不受攻擊,並且能有效監控家庭成員在網路上的使用習慣。在傳輸穩定上則是提供網路掃描和QoS優先權設定,優化網路並且讓主要設定享有更高的網路使用權,避免進行重要事務時被打擾。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HomeShield家庭防護介面

①網路安全掃描
網路掃描可以得到網路安全性和網路效能兩項結果,可以看出目前安全性上比較弱的一環是在密碼和韌體更新上,網路效能則會分析頻道的擁擠程度,目前結果良好。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網路安全性與效能優化

②家長監護功能
先選擇家中成員,有6位可以選擇,包括父母、祖父母和兒女,成員名稱和頭像可自由更換,選擇成員使用的設備,所有成員使用的設備都會明確標注在上方,也可以隨時增減其他設備。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成員名稱與頭像設定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成員設備與清單

在成員設定檔會顯示設備上網時間和最常瀏覽網站以及被封鎖網站,所有動向全部一覽無遺,另外也可針對設備進行時間排程和內容過濾,有效控制上網時間。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設定檔介面

有害網站過濾的方式,一個是輸入封鎖網站的網址,另一個則是APP預設關於成人內容、賭博和付費頻道等約9項內容進行排除。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過濾有害網站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實際排除P開頭色情網站

時間排程提供三種方式來控制上網,一個是針對就寢時間去做設定,第二個是可以限制網路使用時間,第三個則是自訂無網路時間,時間可以細分到半小時一個刻度。在就寢時間排程中也有滿貼心的設定,祖父母年紀大所以預設時間比較早睡早起,父母則是晚睡早起,小孩則是早睡晚起,都反映了現實的狀況。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就寢時間設定,只能針對每日去調整,若是想要自訂時間需要訂閱HomeShield Pro才能使用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成員預設就寢時間各不相同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時間限制和關閉時間的設定需要擁有HomeShield Pro才能使用

③QoS優先權設定
先設定總頻寬,預設是1000Mbps,家中使用的是100M網路,基本上差不多所以不需要去更改,高優先設備會擁有更多使用網路的權限,也能自訂優先權持續時間,分別有永遠、1小時、2小時和4小時可以調整。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QoS優先權高低

④HomeShield Pro
HomeShield提供付費訂閱可升級成HomeShield Pro,並提供了網路保護,即時IOT防護,和更強大的家長監護功能,有月費制和年費制,年費制價格比較便宜,並有30天免費試用,使用後覺得若是不需要這麼多功能可以隨時取消訂閱。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HomeShield Pro訂閱須付費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HomeShield Pro提供更多監護功能和網路防護

Archer AX53工具設定,包括設備安裝,網路狀態和無線網路設定,訪客網路和Wi-Fi共享,設備運作模式和系統排程等參數通通都可以在此設定。Archer AX53有支援OneMesh功能,可以結合TP-Link訊號延伸器完成Mesh系統,享受室內無縫漫遊。網路診斷能觀察行動裝置和路由器的連線,或是路由器與網路的連線是否正常運作,這邊如果有內建測速軟體就更棒了。韌體更新可以選擇自動或手動,如果更新後有狀況也可以在下方選擇恢復原廠預設值。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OneMesh與網路診斷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系統更新頁面

透過網址輸入192.168.0.1會進入管理中心,基本功能與TP-Link Techer APP差不多,所以個人建議使用行動裝置操作即可。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管理中心介面

網路涵蓋範圍與速度測試
這次在家中約20坪的空間進行測試,Archer AX53擺放位置在客廳靠近數據機處,下面會以平面圖的方式將路由器放置處和家中格局標示出來,分成ABCDEF六個區域,並分別針對各區域進行測速。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室內簡易平面及設備放置圖

家中申請的網速為中華電信光纖100M,測速裝置為Samsung S10,有支援Wi-Fi 6,測試內容以5G訊號為主,Archer AX53網路涵蓋範圍表現不錯,即便是最遠區域的E房間和陽台區域,都能維持在-60dBM的狀態,而且Speedtest測速都有達到滿速。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各區域訊號強度與網速一覽

Speedtest測速可以看到B區域和C區域雖然速度一樣,但是-50dBM的B區域(左),明顯在曲線上會有些微落差,-42dBM的C區域(右)則是穩穩地一直線,而這種有落差的部分包括E和F區域都有,所以超過-50dBM時網速基本上都會先稍微掉速之前再慢慢調回來,一般正常使用下不會受到影響,因為這個變速過程也不過短短幾秒鐘而已。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B區域測速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C區域測速

2.4G和5G訊號表現都很不錯,因為AI會自動選擇最佳連線的頻道,2.4G為頻道9,訊號強度是-27dBM,5G為頻道161,訊號強度是-41dBM。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2.4G訊號強度

TP-Link Archer AX53 AX3000 雙頻 Gigabit Wi-Fi 6 路由器開箱試用
▲5G訊號強度

>>個人想法>>
個人的第一台TP-Link路由器是WR841N,距離這台Archer AX53試用應該也有十年左右,Archer AX53無論在訊號強度或是安裝設備的簡易度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現在透過TP-Link Techer APP進行安裝真的非常方便,不僅圖示和步驟清楚,很多設定也變得簡單很多,只要把該輸入的密碼完成即可。而且APP介面很容易操作,主要功能都在首頁上,除非要使用訪客網路或是HomeShield家庭防護才需要進去頁面特別調整。

HomeShield家庭防護功能有基本款和Pro款(需額外付費),就功能上自然是Pro款完勝,特別是即時保護這種功能,對現今家中很多連網設備或是筆電桌電都有很大的幫助,畢竟防毒軟體頂多只是針對設備進行保護,但是透過路由器那端直接阻隔有害攻擊,讓網路的使用更加安全有保障。若是家庭成員和行動設備很多,Pro版也提供更細部的排程,包括平日和每周還有自訂天數等,更自由化的設計讓網路使用時間保持最佳彈性。以一個月200或是一年1860的價位來說也真的不貴,個人是滿推薦的。

Archer AX53的訊號強度夠而且很穩定,以個人家裡20坪的空間來說,即便是穿越多面牆壁的後陽台區域依舊能達到網路滿速狀態,如果是家庭環境更大的使用者,因為Archer AX53有支援OneMesh功能,只要透過支援OneMesh的延伸器就能輕鬆擴大網路範圍,打造出高速且無縫的漫遊體驗,相當方便。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D-Link友訊推出EAGLE PRO AI系列路由器,當時只有外接天線的R15、Mesh系統的M15和無線延伸器E15三款,網速均為AX1500,為了讓使用者在無線傳輸上有更高速的體驗,今年也推出更高階支援AX3200網速的M32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以下簡稱M32),秉持著EAGLE PRO AI系列的特色,M32在智慧連網、Mesh串聯、流量管控、家長監控和智慧助理等功能均能透過AI技術做進一步的強化,而且該系列產品不僅可以獨立運作,亦能相互Mesh串聯,以建構更為安全且穩定的Wi-Fi 6網路環境。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目前推出的EAGLE PRO AI全系列產品,今年新出的除了M32以外,還有支援4G行動上網的G415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同樣是Mesh Wi-Fi,今天要開箱的M32(左)和去年的M15(右)在外型上有不少差異

M32產品特色
Wi-Fi 6技術:網速達 AX3200 (5GHz頻段2402Mbps+2.4GHz頻段800Mbps)
AI Wi-Fi智慧連網:自動智慧連上最佳的 Wi-Fi 頻道
AI Mesh智慧串聯:打造訊號更強的 Mesh 連線
AI 流量控管:透過 AI QoS 技術,智慧分配頻寬
AI 家長監控:關心孩子的上網活動及時間
AI智慧助理:即時了解網路使用狀況並取得報告
超廣涵蓋範圍:每台 M32 可提供 84 坪涵蓋範圍
超高承載量:最多可支援 128 個連線裝置
Gigabit:1 個 Gigabit WAN 連接埠及 2 個 Gigabit LAN 連接埠
OFDMA+雙向 MU-MIMO:提高多裝置同步傳輸效率並減少延遲
乾淨網路計畫:確保傳輸資訊的安全性和隱密性
BBS 著色機制:有效減少多 Wi-Fi 環境的訊號干擾,達到更好的連網體驗
語音助理:支援 Google 助理與 Amazon Alexa 語音控制

M32產品規格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M32產品開箱介紹

M32 Mesh路由器的包裝比M15大非常多,同樣具備高速Wi-Fi 6、AI智慧連網、AI智慧串聯、AI智慧助理和超便利的彈性擴充等特色,不過在連網的涵蓋範圍大了不少,單一台就可達到84坪,兩台能到154坪,三台最高能達到224坪。這次我們一樣會使用兩台M32做Mesh系統,讓大家能完整享受不間斷的連網體驗。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外盒正面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外盒背面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內裝為環保紙盒

產品內容物很簡單,除了M32本體外,還有一條網路線、電源和安裝說明書,另附上止滑墊安裝於M32底部四腳座,電源和網路線均為白色,這次電源沒有提供國際板插頭,支援12V 2A電力輸出,網路線總長度約為1M。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產品內容一覽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電源,左邊的是M32專用,右邊可拆卸的是M15專用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止滑墊安裝於M32 底部四腳座的孔洞

M32外觀為長方體,顏色上與外盒一樣都是採用白色加上一點天藍色的配置,簡潔明亮的配色相當適合放置在家中的任何環境而不會有突兀感。四邊有圓角設計,上下和背面均有散熱孔,上方叉叉的位置是指示燈,下方則有標示路由器設定的各資訊,後方有網路連接埠,包括1組Gigabit WAN連接埠及2組Gigabit LAN連接埠,WPS鍵、電源鍵和Reset鍵。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M32正面,前方有D-Link Logo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M32背面,上方為大面積散熱孔,下方為連接埠和開關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M32頂部,叉叉位置是指示燈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M32底部,有快速安裝的QRCODE和Wi-Fi帳號密碼等資訊

對比外型嬌小可愛的正方體M15,長方體設計的M32體積要大上不少,兩者一比對,M32明顯氣勢十足,M32在散熱方面孔洞預留較多,尤其是背面大面積的散熱孔,能保持長久開機內部不易蓄熱。網路接埠方面M32要多一組LAN,可以多提供一組有線設備的傳輸。指示燈位置也從後方移到上方,安裝設定時更能輕鬆觀察路由器的狀態。
D-Link EAGLE PRO AI M32 AX3200 Wi-Fi 6 Mesh雙頻無線路由器開箱試用
▲M32與M15對比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顛倒了,我的機殼也翻轉了,Lian Li O11 Dynamic EVO開箱試用
▲▲▲Lian Li O11 Dynamic(以下簡稱O11D)系列,已經推出了多款樣式,不僅有大小尺寸的XL和MINI款,也有空冷專用的AIR款,甚至還跟多家廠商聯名合作,足見O11D系列作為一款展示機殼是相當熱門的,有極佳觀賞視野,充足的內部空間,無論是空冷和水冷都能展現出華美的燈效,而已經具備這麼多獨特優點的O11D系列,理所當然會讓人懷疑還能再有更多變化嗎?

今天要開箱的O11 Dynamic EVO(以下簡稱O11D EVO),是O11D系列的最新款式,從命名就可以看出O11D EVO不僅承繼了O11D系列的優點,更具備全新的機殼型態。
 

O11 Dynamic EVO外觀開箱

從外箱中就可以看到O11D EVO的標語,Evolution Continues持續進化,就是這次機殼最大的特色,擁有O11D系列亮眼的外觀,充足的內部空間,貼心的細節設計,這次更在原本系列中加入全新的模組化元素,無論是上下倒置機殼型態,可更換位置的前I/O埠,搭配專屬的配件更能擁有超乎想像的自由度,若真心要論組裝客製化,O11D EVO絕對是一款不可錯過的集大成之作。
世界顛倒了,我的機殼也翻轉了,Lian Li O11 Dynamic EVO開箱試用
▲產品外箱

從官網上可以知道O11D EVO有黑色、白色和灰色共3款,今天要開箱的是白色款,最大支援EATX主機板和22cm電供,頂部、側面和底部都能安裝360mm水冷設備,最多能安裝13顆SSD,GPU長度限制為42.2cm,CPU高度限制為16.7cm。
世界顛倒了,我的機殼也翻轉了,Lian Li O11 Dynamic EVO開箱試用世界顛倒了,我的機殼也翻轉了,Lian Li O11 Dynamic EVO開箱試用
▲官網規格

配件區
上方白色的是硬碟支架和2.5轉3.5硬碟的支架,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說明書(必看!!)和配件盒。
世界顛倒了,我的機殼也翻轉了,Lian Li O11 Dynamic EVO開箱試用
▲整體配件一覽

盒內提供的螺絲和避震墊很多,主要是用在硬碟上,畢竟這次O11D EVO可以搭載顆硬碟。Lian Li自家的顯卡支撐架GB001原本是黑色,不過這次貼心附上搭配機殼的白色,不僅美觀且小巧體積不會占用到內部空間。另外還有提供額外的側板卡榫和綁帶,DER 8AUER認證標誌和移動式濾網。
世界顛倒了,我的機殼也翻轉了,Lian Li O11 Dynamic EVO開箱試用
▲螺絲組、顯卡支撐架、卡榫和移動式濾網

如果你以為O11D EVO配件只有這樣那就大錯特錯了,在官網內有介紹額外的5種自選購配件,有2種GPU配件,分別是我們熟悉的直立式套件,和O11D EVO獨有的垂直式顯卡套件,可以將顯示卡安裝在側邊的風扇架上。前置I/O提供外接式套件和頂部套件2種,依照放置機殼的環境需求可以選擇適合的I/O埠,讓工作更有效率。最後是可搭載風扇的濾網前面板,最多可搭載3組120mm的風扇,加強內部散熱效果。
世界顛倒了,我的機殼也翻轉了,Lian Li O11 Dynamic EVO開箱試用
▲實用的自選配件

O11D EVO前方和正面均使用側透玻璃,擁有極大面積的觀賞空間,可以讓內部設備的美感完全展現。
世界顛倒了,我的機殼也翻轉了,Lian Li O11 Dynamic EVO開箱試用
▲O11D EVO機殼全貌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新85系列更進化,Philips 50PUH8516/96 4K UHD LED Android 顯示器開箱試用
▲▲▲Philips曾推出過PUH7374系列,以極佳規格和高性價比在當時堪稱神級的存在,也引起不少消費者熱烈討論,時隔兩年,現在的Philips 再度推出全新的8500系列,共有六款尺寸43/50/55/65/70/75吋讓消費者選擇,在規格上具備主流的4K UHD解析度,支援杜比視界和HDR 10+,搭載2顆10W的揚聲器,並提供DTS Play-Fi無線串流功能,如果還想打造獨特的音樂聲光秀或是享受更寬廣的視覺延伸感,那麼Philips獨家的Ambilight情境燈效更是絕對不能錯過。

dwi0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