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2024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501/mobile01-775d74f63ba59aac956b2c3fd079e048.jpg)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82)
- Feb 10 Mon 2025 13:43
極致美型簡約的小型鍵盤,Glorious GMMK 2 Compact 65% 白色開箱試用
- Feb 08 Sat 2025 22:56
極黑魅力,極靜設計,FSP 全漢 MP7 BLACK 雙塔散熱器開箱試用
- Jan 12 Sun 2025 23:39
2024 Gamforce 電競嘉年華 簡單參觀心得
- Dec 05 Thu 2024 23:15
炫酷有型,效能不俗,TUF Gaming BE3600 雙頻 WiFi 7 電競路由器開箱試用
炫酷有型的外觀,高速傳輸的性能
WiFi 7路由器雖然從去年就開始發表,不過直到各廠牌的新款電腦主機板和知名的旗艦手機全面支援WiFi 7後,整個市場才真正迎來 WiFi 7帶來的高速狂潮,ASUS在這段時間陸續也推出了六款WiFi 7的路由器,TUF路由器作為電競軍規的代表,在外型上雖然不如旗艦版的ROG路由器酷炫,不過這次在外觀上採用無人機的獨特設計,靈動的雙翼造型也象徵著WiFi 7帶來的展翅高速,這款主打遊戲聯網的功能,究竟能否為玩家帶來更多的驚喜
TUF Gaming BE3600 開箱
▼外包裝
外盒比起過往的TUF系列路由器要更為簡潔
正面和背面標示了本次產品的重點
- 超快速 WiFi 7:新一代 WiFi 7 路由器可將速度提升至 3600 Mbps。
- 4K-QAM 調變:全新 4096-QAM 的傳輸速度比上一代提升 1.2 倍。
- 高運算能力 CPU:配備全新的 Broadcom 四核心強大 CPU,擁有 20K 的 DMIPS 運算能力,可輕鬆處理軟硬體相關工作。
- 支援可擴充功能 :運用獨家 AiMesh 技術可彈性擴充設備,打造全屋無縫網路。
- 通過測試的耐用性和穩定運作:TUF Gaming BE3600 極為耐用並通過多項驗證測試,以確保可靠穩定的運作。
產品主要規格一覽
TUF Gaming BE3600採用全新的四核心Broadcom晶片,並配有256MB Flash和1GB的記憶體,傳輸速率最高為WiFi 7 (802.11be) (5GHz)可達2882 Mbps
▼內包裝
內盒為環保紙盒,內容物也很簡單
內容物一覽,有TUF BE3600、電源供應器、RJ45網路線和快速使用指南
電源變壓器,輸出為12V 2A共24W
RJ45網路線線長為1.5M,通體為黑色
快速安裝指南有很詳細的產品資訊以及安裝操作等方式
▼TUF Gaming BE3600本體正面
通體為黑色,搭載不可拆卸的四根高功率天線,獨特的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無人機,兩側鏤空區域呈現無人機的動力雙翼
不過在個人眼中正面看起來更像是賽車用的動力方向盤
四根天線均可依照使用需求和習慣轉動並調整角度和方向
散熱區域頗多,沒想到連TUF的LOGO也能拿來利用,斜線的間隔剛好有孔洞
兩翼的內側均有大面積的散熱孔
內部的PCB板更是採用上下兩層鋁製散熱器
▼TUF Gaming BE3600後方與背面
後方為連接埠和按鍵開關,1個2.5G LAN 和4個Gigabyte LAN,還有一組3.2 Gen1x1的USB接口
2.5G連接埠可以作為WAN端也可以作為LAN端
LAN4為獨特的遊戲專用連接埠
底部為大面積的散熱孔
除了有壁掛孔外,四角都有矽膠墊,除了能在桌上止滑,也能墊起底部的高度加強散熱
TUF Gaming BE3600 安裝設定步驟
▼先將路由器接上電源後開機,指示燈會呈現這樣的狀態
▼透過手機下載ASUS 路由器專屬的APP "ASUS Router(華碩路由器)",開啟後先登入ASUS或其他帳號方便後續綁定
▼個人是登入ASUS帳號,因為底下沒有任何綁定裝置,直接選擇新增設定,可以透過相機掃描產品底部的QRcode安裝,或是手動輸入PPPoE來安裝
▼掃描QRcode選連線會直接連接上路由器
▼這時記得從數據機出來的網路線連接路由器的WAN端,2.5G或1G的都可以
▼接下來路由器開始設定PPPoE帳密和路由器帳密,因為有個資問題,APP本身無法截圖
▼儲存網路後會在該位置進行網路最佳化和更新韌體等動作,結束後就可以進入APP頁面設定路由器的各項功能
▼指示燈會呈現藍燈狀態,表示網路能正常使用
TUF Gaming BE3600重點功能介紹
▼路由器絕大部分的功能都能透過手機APP上操作
介面有內建四種主題,預設為科技感的藍色,紅色則是更有電競氛圍
路由器的設定頁面,連接埠的狀態可以透過圖形或列表顯示,目前是數據機接入路由器的WAN端,2.5G則是直接與主機板對接
網路連線可以設定主網路和次網路,次網路包括針對人的訪客網路、兒童網路,針對周邊的IoT網路,有需要跨區使用的VPN網路,還有WiFi 7功能出現後才有的多重連接MLO模式
可即時監控網路流量,包括無線、有線和2.4G/5G,無論是即時流量和總流量通通一目了然
應用程式的優先權可以選擇的,依照自己的需求不同選擇哪個做為高優先順序即可,不過這款路由器內有個特殊的手機遊戲模式,開啟手機遊戲後會以手機裝置作為最高優先權,並即時顯示網路狀態和優化ping值
透過ASUS路由器系列可以打造AiMesh WiFi系統,不管是ROG、ASUS或是TUF路由器,只要有支援AiMesh都是可以互通的,在介面中會有樹狀圖的狀態表示,目前只有單一台而已,點開以後可以看到已連線的裝置,是使用無線5G還是有線連接都非常清楚
每個連線的裝置都可以個別進行任務指派,頁面中有三種模式可以選,還能重新連線裝置達到最佳化
安全瀏覽依照使用等級不同,屏蔽的選項也不太一樣,實測上開起家庭+廣告封鎖確實能阻擋較為知名的網站,不過一些比較小眾的網站還是一樣能使用就是了
家庭指派任務這個功能對家中有小孩的家庭特別重要,路由器針對年齡層的不同給予的權限也有差異,以最容易接觸到的學齡兒童6~13歲,限制的內容包括限制級和社群網路,進入頁面後先設定名稱和指派行動裝置
最後會進入連線和離線的排程中,以離線排程為例,一周的所有時間都可以安排,且最小的時間可計算到1分鐘
如果覺得剛剛針對家庭或安全瀏覽的限制設定仍有覺得不足的地方,可以到設定中開啟AiProtection,這是Trend Micro提供的專業防毒軟體,可以即時監測並對惡意和有害的入侵進行防護和攔截,開啟以後安全等級直接變最高
常見的功能包括系統設定和韌體更新等,另外還有系統監控,能讓你觀看路由器的完整負載狀況,像是核心和記憶體的使用率等,本次路由器採用Broadcom 最新 2.0GHz 4核心處理器,支援最高20K DMIPS 算力
無線網路分享可以直接將帳密以各種通訊方式傳達給家人或者是好友,開啟以後直接就能上網
▼若是要開啟MLO設定,要到進階裡面點選,開啟以後就能同時連到2.4G/5G,而不是像原本一樣2.4G和5G之間來回切換
開啟MLO模式以後,到次網路另外設定一個SSID,套用完成並連線就可以使用該模式,不過認真來說MLO模式對BE3600的幫助不大,其中一點就是只有雙頻2.4G和5G,再來是頻寬僅有160MHz,無法達到真正的高速傳輸,而且在實際開啟後不知道為何只會固定在2.4G,反而沒有原先5G該有的速度
▼連接電腦主機後打開控制台能使用更細部的設定
主頁面能觀看整個連接埠的內容,還有針對內部資訊的即時監控
三種加速遊戲的方式,將優先處理遊戲主機到數據機的封包,讓遊戲體驗達到最順暢的感受
TUF Gaming BE3600網路訊號與測試
▼有線網路接入2.5Gbe埠,乙太網路的連接速度顯示為2500 Mbps
▼Speedtest測試,目前家中使用的網路為中華電信光世代 500/500,實際下載和上傳速度也來到500/513 Mbps,直接達到滿檔,Ping值也很低,下載僅有3ms
▼實際測試封包數據,0%遺失,ping值很穩定
▼實際體驗個人一直都很喜歡的流亡黯道,因為技能特效很華麗,當初在國際服根本是卡頓到爆炸,後來回來台版一整個解放了,開啟遊戲優先權以後即便家中有很多裝置在使用依然都順暢無比
▼這次POE 2也終於開放搶先體驗,容量沒想到有將近100G,下載速度全程都有達到500Mbps滿速的 62.5MB/s以上,所以不用30分鐘就下載完成
▼POE 2的畫面變得更為真實且細緻,多了一個翻滾躲避的動作後,打怪難度提升不少,個人選了具備十字弓的傭兵角色,對抗頭目級都需要邊閃邊攻擊,稍微一停頓就有可能被小怪圍攻或是被頭目的技能重傷,目前台服開放後還沒遇到網路卡頓的狀態,整體遊玩十分順暢
▼無線網路則是使用手機 vivo X100 Pro,左下角標示著7代表有完整支援最新的Wi-Fi 7,連線頻率為5GHz,訊號強度極佳
▼在家中主要標示的區域進行測速,路由器一樣主要放置在電腦旁邊
①訊號強度-18dBM,下載速度525 Mbps,上傳速度521 Mbps
②訊號強度-60dBM,下載速度476 Mbps,上傳速度225 Mbps
③訊號強度-45dBM,下載速度90 Mbps,上傳速度46 Mbps
④訊號強度-57dBM,下載速度508 Mbps,上傳速度230 Mbps
⑤訊號強度-64dBM,下載速度423 Mbps,上傳速度195 Mbps
▼網速測試使用Speedtest,訊號強度則是以WiFi Meter來觀看
訊號最強的區域①自然是滿速不用說
訊號最弱的區域③,當訊號低於50的時候會立刻跳轉到2.4G,所以速度才會忽然這麼慢
▼開啟手機遊戲模式進行遊戲體驗
開啟手機遊戲模式後,會進行一系列優化,在實際測試方面可以看到未開啟時ping值平均為14,ping值偏差為1.7ms,開啟後ping值平均為2,ping值偏差為0.7ms
PUBG M 知名的大逃殺射擊遊戲,除了要懂得聽聲辨位外,一個優異且順暢的網路能及時避免陣亡的危機發生
傳說對決作為知名的多人競技類遊戲,若是網速不好很容易被敵人包圍而害到隊友
極速快感是最近挺喜歡玩的賽車遊戲,排位賽和熱力追蹤,若是網速有稍微卡頓,很容易就大幅落後給領先隊伍或是被警察給圍堵
用TUF路由器來架設無縫漫遊AiMesh WiFi吧
▼這次要與TUF Gaming BE3600搭配的路由器是AX5400,畢竟是三年前還在WiFi 6時代的機型,規格在當時還是頗有水準,處理器採用3核心 1.5GHz的博通晶片,搭載256MB快閃和DDR3 512MB記憶體,BE3600則是採用4核心 2.0GHz的最新博通晶片,搭載256MB快閃和DDR4 1GB記憶體,看起來在規格上確實有差距
▼像AX5400這種早期的路由器外包裝都很霸氣,但是也相當佔空間,裡面內容物都差不多,環保紙盒,路由器本體,快速安裝手冊,RJ45網路線和一個變壓器
▼小小介紹一下AX5400,外觀通體為黑色,LOGO是RGB燈,外型比較像機甲戰士的面部,各種斜切面很有前衛感,搭載六根不可拆卸的高功率天線,AX performance為574+4804 Mbps
前方的指示燈與BE3600一樣都是隱藏在中間偏下方位置
後方的連接埠WAN端沒有支援2.5Gbe,USB也只支援3.0
底部為大面積的散熱孔,有四角防滑的矽膠墊,不過沒有預留壁掛的孔
▼要架設AiMesh WiFi系統有多簡單呢,這邊實際操作看看,已經安裝好的BE3600作為主機,AX5400則是作為子機,而且僅需要開機即可
▼進入ASUS Router(華碩路由器) APP,在AiMesh WiFi頁面選擇增加節點,就會立刻搜索到附近的AX5400,AiMesh WiFi系統最大的好處就是用主機同一組帳密即可,不需要額外設定
安裝期間只要等待就好,實際等待的時間大約在6分鐘以上
設定完會直接進入網路最佳化,之後重新開機,在AiMesh WiFi系統的網絡上就會出現一個新的節點
這時候可以將子機路由器放置在家中其他區域,個人建議再做一次網路最佳化,而且APP內也會自動偵測目前設備的韌體狀態,直接更新到最新
子機能設定的功能不多,主要是連線主機的選擇和有線無線的優先權,AX5400有個比較特殊的是可以修改ARGB燈效,包括模式和顏色,內建燈效算是路由器上比較少見特色
▼重新在家中主要標示的區域進行測速,主機BE3600一樣在客廳電腦旁,子機AX5400則是放置在較遠的主臥室
①訊號強度-23dBM(WiFi 7),下載速度524 Mbps,上傳速度504 Mbps
②訊號強度-28dBM(WiFi 6),下載速度529 Mbps,上傳速度230 Mbps
③訊號強度-41dBM(WiFi 6),下載速度527 Mbps,上傳速度217 Mbps
④訊號強度-43dBM(WiFi 6),下載速度525 Mbps,上傳速度230 Mbps
⑤訊號強度-57dBM(WiFi 7),下載速度523 Mbps,上傳速度306 Mbps
改善最大的區域自然是原本使用BE3600時訊號會轉到2.4G的區域③,直接衝到滿速,可能是AX5400的天線訊號較強(有6根),所以區域②和④都是收到子機訊號,唯一可惜是不知道為什麼作為子機連結後上傳只剩250 Mbps,BE3600加上AX5400的5G涵蓋範圍除了後陽台外訊號稍弱外其他表現都非常優秀,完全實現一個單一 SSID下輕鬆享受室內無縫漫遊,WiFi 6和7之間的切換速度大約為15秒,也是相當迅速
試用心得與個人想法
TUF Gaming BE3600是目前TUF系列唯一一台WiFi 7的路由器,作為玩家取向的電競路由器,無論是針對遊戲項目優先權的設定或是手機遊戲模式,都能讓玩家在有線或無線的環境中得到最低的延遲效果,順暢的遊玩各式線上遊戲,有小孩的家庭亦可透過家庭模式針對家中不同年齡的成員打造專屬的用網環境,除了培養固定的習慣和正確的時間觀念,更能杜絕一些社群或限制級網頁來影響其心靈,強大的安全防衛功能更能讓家長放心
若是要探究其規格面,TUF Gaming BE3600畢竟只是屬於消費型市場所需,2.4G/5G雙頻加上160Hz的頻寬,尚不屬於真正WiFi 7的實力(有三頻的6G和320MHz頻寬),所以開啟MLO模式後的區別不大,無法展示出WiFi 7強大的傳輸能力和網路涵蓋範圍,是有點可惜的地方,不過跟原本個人使用的AX5400相比,還是有不少提升的地方,4核心且高頻的博通晶片,發熱量表現極好,而且這段時間體驗下來網路連線狀況很穩定
最喜歡BE3600的部分是2.4G/5G之間的智慧切換速度很快,在訊號良好的狀況下幾乎都能享受到5G的傳輸速度,當然要全5G環境,架設AiMesh WiFi系統會更好,實際安裝步驟透過APP的指引下,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無縫漫遊的環境
- Nov 21 Thu 2024 23:43
美觀有型質感升級,Panasonic 瞬熱抑菌溫水洗淨便座 DL-RT30TWWS開箱試用
主流瞬熱式技術,永遠不怕冷水沖屁股
冬天到了,溫水洗淨便座的主場又要到來了,這次Panasonic推出全新的瞬熱式溫水洗淨便座,分別是DL-PSTK09TWW和DL-RT30TWWS兩款,DL-PSTK09TWW是基本款,DL-RT30TWWS則是具備寬幅洗淨、烘乾和除臭等功能,還搭載了大面板遙控器,手拿或是壁掛都很方便,重點是兩款都搭載全新的瞬熱式技術,不僅洗淨時出水永遠都能保持溫熱狀態,還有效節省了溫水洗淨便座的體積,讓安裝更為輕鬆便利
- Oct 14 Mon 2024 17:11
兼具顏值和效能的主動式RGB散熱系統, Lexar NM1090 Gen5x4 NVME SSD開箱試用
- Aug 05 Mon 2024 22:07
OptiSink革新散熱技術與新品展示,海韻創新技術分享會後心得
全新散熱技術OptiSink來襲
這是台灣海韻首次舉辦技術分享活動,現場也邀請不少媒體和KOL前來,可見海韻對本次活動的重視程度。成立於1975年的海韻,明年即將達到50周年這個里程碑,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海韻對於電源供應器的研發和設計態度始終如一,以高品質和高性能獲得使用者的好評與青睞
在現今硬體設備包括處理器和顯示卡性能越來越強的同時,整台電腦主機在供電需求方面也不斷提升,作為其中最重要心臟部位的電源供應器,海韻推出了全新的OptiSink技術,OptiSink是Optimise和heat sink兩個單詞的結合,意即更優化的散熱技術,讓電源供應器能夠持續提供最穩定的電力輸出
展場巡禮
▼這次海韻要展示的產品全在這張桌子上,除了新款風扇和電源供應器外,最特別的還有完整展示Optisink的樣本,和放在電源內的實際樣貌
▼這是一款開放式水冷的改裝機殼,創作者是Alessandro Zaiti,右側的水道板作為機殼的側板,水冷液還是海韻的本色藍色,最下方安裝海韻Focus 650w電源,並採用藍色的模組線材,設計質感都很好
▼這是一般使用者的電競機殼,半開放設計,硬體配備使用海韻MagFlow ARGB 12cm風扇,電源供應器則是Focus 1000W
▼VERTEX GX-1000 SAKURA 櫻,此款為特別限量版,規格是80PLUS金牌全模組電源,支援ATX3,白色配粉色的外觀很可愛,側面還有櫻花的圖像和日文標示
▼VERTEX PX-1200 青龍,特地搭配甲辰龍年推出的限量版,規格是80PLUS白金牌全模組電源,支援ATX3,與典雅的sakura不同,青龍圖像佔據了整個側邊版面,相當有氣勢,連瓦數的部分也是用中文標示,後方的IO和電源線插槽都是白色
▼經典的Core系列,全新款的Core具備最新的OptiSink技術,並支援ATX3
▼Prime系列是海韻最高等級的電源供應器,Prime系列PX-2200屬於80plus白金全模組化電源,最高瓦數達2200W,支援ATX3,相對尺寸也比之前介紹的電源大很多
▼真正的旗艦版本 Prime TX-1600,屬於80plus鈦金牌全模組化電源,展示的是與貓頭鷹NOCTUA合作的特別款式,最有名的自然是以貓頭鷹風扇和其色調咖啡色為主的搭配,搭載的是8-10dBA極低噪音的風扇,並獲得CBERNETICS認證
▼MagFlow 12030,這是一款120mm,厚度達30mm的高風壓風扇,採用雙軸承滾珠,銅底螺絲,轉速有三種對應模式,最高可達3300 RPM,只要機殼大小適合,作為散熱器或機殼風扇都能帶來極佳的散熱效果
▼這是Prime等級電源供應器的完整拆裝
▼平常電源只能看到上蓋和風扇,這次海韻一次完整將內部元件全部展露出來,目前尚未使用Optisink技術,但是所有組件的規格都是採用最頂級配置
▼OptiSink技術實際樣品,聽說這個模具非常貴,上方是傳統的散熱技術,下方是全新的OptiSink散熱技術
▼來實際比對一下新舊版本的差異,猜猜看哪個是舊版本,哪個又是新版本
▼沒錯,擁有散熱片的上圖是過往舊的電源款式,下圖新款擁有OptiSink技術的零組件,能節約更多內部空間,加強散熱效率
▼XF活動御用主持人,潔西卡
課程1-了解海韻
▼主講人,業務Hank
▼主講人,海韻PM 洪偉
▼海韻自1975年成立至今已經有49年,明年即將邁入50周年,從2000年做出全電壓電源供應器的廠商,2005年獲得80 PLUS認證的電源,並在2010推出80 PLUS認證的無風扇系列
▼2016後相繼推出獲得80 PLUS鈦金認證的旗艦Prime,還有一般使用者容易入手的平價FOCUS,產品也獲得IF設計獎,2023年推出全錫膏製程在Vertex系列上,在PCB板上正面打件,能有效減少不良率和生產時的碳排放量,在今年2024年則是推出了全新的OptiSink技術,並會應用在全新的Core和FOCUS系列
▼各式認證,80 PLUS認證是我們目前最熟知的規範,主要測試負載時的轉換效率,Cybenetics則是導入了噪音與能源效率進行認證,PPLP比較像是兩者之間的結合,但目前僅限於地區,尚未拓展到全球認證
▼最左邊是海韻電源的轉換效率,數據均高於認證的規格
▼為了更能理解接下來要說的OptiSink,以下的專有名詞需要留意一下
課程2-新技術誕生
▼目前OptiSink技術運用於新出的Focus和Core ATX 3系列
▼不像傳統散熱設計,是用螺絲將MOSFET鎖在散熱片上,OptiSink是將散熱片和MOSFET透過特殊的黏著技術直接打印於PCB板上,採用垂直堆疊,比原本的傳統設計多了48%的空間
▼OptiSink技術不僅讓內部風流更快,還能將發熱較高的元件設置在風量最大的位置,針對性處理散熱問題
▼熱傳導系列k值,係數越高導熱速度越快,傳統的散熱設計因為MOS和散熱片之間不是相連,還要透過導熱片將熱傳導到散熱片上,OptiSink技術則是能直接將MOS上的熱透過錫引導到散熱片上,透過風流移動,使導熱技術提升8倍
▼熱能流向示意圖中,可以發現最熱的元件就是MOS,而OptiSink技術是以錫做為散熱介面,比一般的傳統散熱膠片快了11倍
▼OptiSink打印的PCB板,能讓風流流動更順暢,不會像傳統散熱片遇到風流反彈的問題,將散熱片和MOS導熱係數提升整整8倍,而且利用打印而非鎖螺絲的方式可增加產品的良率,使其運作更為穩定
▼總結OptiSink的優勢,提升熱傳導效率,加大內部空間,改善散熱對流效果
▼為了讓大家能更清楚知道傳統和新的OptiSink差異,特別作了小型的看板,包括散熱片的安裝和風流運作
▼實際拿在手上的模具樣本,新的OptiSink空間更節約,打印在PCB板上的質感也更好
▼ATX 3.0和3.1差異其實不大,主要是因為12VHPWR造成許多顯卡災情,所以將用新的線材12V-2x6取代,在外觀上會標示H++,膠殼端有將大PIN針加長,並且把訊號的PIN減短,能在接頭未到位時具有收不到訊號的防呆效果
▼顯卡電源接頭沒插好的時候,Sense 0 和 1都是0 W的狀態,讓使用者更精準判別有無安裝完成
▼ATX3相對2來說更著重在峰值的規範,因為顯卡功耗越來越大,瞬間的峰值可以會讓顯卡效能產生不穩定性,因此海韻在線材的部分也相當著重,不僅抗溫能力高,也能減低電源的衰弱時間
▼這邊列出現在海韻電源供應器所有的系列和規格,等級由左至右越來越高,基本的Core、消費型的Focus、高階的Vertex和旗艦等級的Prime,最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Core和Focus會優先導入OptiSink技術,並且都有獲得LAMBDA靜音認證
▼目前電源都有獲得LAMBDA靜音認證,不過海韻也有特別提到新款的Core系列,等級可能會跟Focus持平
▼保固年限Core和Focus都是10年保,其中Core針對全球是7年,只有台灣多了3年變成10年保固,至於高階的Vertex和旗艦的Prime都是採用12年最高等級保固
課程3-新品介紹
▼Prime是最高等級的電源供應器,所有的用料都是最頂級,瓦數也是最大,並獲得最高80 PLUS 鈦金效率認證,未來會導入OptiSink和更多新技術,請大家拭目以待
▼Vertex首次採用正面SMT打件技術,並在白色電源上推出兩款限量款,櫻花和青龍,一個典雅一個霸氣
▼Focus以上等級的電源供應器都有導入風扇數位控制,30%以下無風扇,30%以上則是根據整機負載的程度來調整轉速,並且具備最新的OptiSink技術,提高產品的良率和壽命
▼擁有OptiSink技術,是組裝新手們最安全且具有性價比的首選,新款預計在今年的第四季上市
▼MagFlow 12030,因應消費者的需求而生的高風壓風扇,厚達3cm的後扇葉,能有效集中風束強化散熱效果,並提供3種轉速調整,預計明年才會上
Q & A 和知識王大賽
▼在活動中有特別邀請一位嘉賓,在台灣電源界赫赫有名的港都狼仔,狼大本大,介紹了自己從初次接觸電源到開始開箱,並使用專業儀器詳細測試的經過
▼本次活動海韻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獎品,包括鼠墊、12VHPWR轉接線和FOCUS GX-1000電源供應器
▼問答的部分由另一位業務Leo負責,大致整理如下
①有關線材的部分,海韻有提供8PIN轉12V的延長線,目前還沒遇過有人反映遇到問題
②有沒有打算做新款SFX或SFX-L電源的計畫? 為了配合現在或未來推出的旗艦或高階顯示卡,目前市場還是以ATX為主,小尺寸電源目前還在評估
③關於Core電源的保固,只要是台灣購買就直接是10年保固
④有沒有考慮做有燈效的電源? 考量到散熱還有ARGB燈的損壞率,目前沒有打算
⑤電源的品質其實沒有仔細拆解很難看的出來,與其選擇相信各式認證規範,不如選擇穩定且可靠的好品牌
▼知識王的考題從第七題以後難度直線上升,變成專業玩家才知道的硬核題目
▼關於Optisink的題目還不少,而且難度頗高,雖然題目在課程簡報有提到,但是真的超細節,個人也早早就落入淘汰圈了
▼這是最後一題,其實答案是4很明顯,不過應該也有滿多人不知道杰強一直是海韻的代理商
▼經歷了18題加上最後2個加分題戰鬥依然平手的兩人,最終決定兩人都獲得本次知識王大賽的冠軍,畢竟能鏖戰到這個狀況也是令主辦單位始料未及啊
▼大抽獎環節,大方的海韻本次包含知識王在內,一共送出5顆Seasonic FOCUS GX-1000
▼參加活動的朋友可以獲得小獎品,包括舒壓球、可收納購物袋和鑰匙圈還有海韻產品的簡介,另外這次也有邀請自媒體的朋友過來,可以額外拿到特殊的海韻風扇USB
▼最後我們來展現模特兒高挑的身材
會後心得與個人想法
其實OptiSink這個技術的研發從6年前就有概念,只是當時礙於材料的部分,無法做出更好的黏著材質,將錫和鋁做焊接,是直到去年終於有廠商開發黏著的材質才得以實現,可見其開發過程的困難度有多高,這點真的必須給海韻一個Respect
本次活動海韻也完全不藏私,針對玩家的尖銳問題都是有問必答,畢竟市面上電源百百款,每個都標榜產品有多好,認證規範有多齊全,所以在選擇適合自己的電源供應器前,必須先確保電源的品質是否值得信賴才是真正的重點,而海韻無論是在電源內部元件的用料品質和線材的做工都屬於上乘,且針對預算不同的消費者也有不同的等級可選擇,難怪敢開出最高長達12年的保固,都是對自身產品有自信的表現
- Jul 22 Mon 2024 17:13
達到速度的癲瘋極致,美光 Crucial T705 PCIe Gen5 NVMe M.2 SSD 開箱試用
比T700更為瘋狂,真速度之星T705閃耀登場
- Jun 20 Thu 2024 23:11
萬元等級的高性價比顯示卡,ASRock Intel® Arc™ A770 Phantom Gaming 16GB OC開箱試用
- May 15 Wed 2024 16:42
全新摺紙型設計,首款美光超頻版本記憶體 Crucial Pro DDR5 6000MHz 32GB 開箱試用
- Apr 28 Sun 2024 23:32
與Crucial美光一同體驗 SDE快剪實戰課程
Same Day Edit簡稱SDE,簡單來說就是當天拍、當天剪和當天播,目前最常見的是應用在婚禮現場,透過快剪快播可以把當天的過程濃縮在影片中,快速播放給現場的賓客或是不克前來只能在網路觀賞影片的朋友,讓大家都能感受到現場氣氛的同樂感,是SDE快剪帶來的最大好處,這次T克邦攜手美光共同舉辦的SDE課程,除了有專門拍攝婚禮的逗點影像,還有以101空拍煙火為主的VACS 攝視度現身說法,探討快剪的優勢和應用
Crucial美光產品介紹
▼主講人是美光的產品PM Clare
▼時間就是金錢,速度更快的儲存碟,能讓遊戲玩家或創作者擁有更快的讀取效能,節省更多等待的時間,提高執行的效率
▼內接式SSD近年來不僅有著更高容量,在價格方面比起過去也要平易近人許多,所以在消費型市場也是逐年成長
▼目前美光的SSD產品,最主要的消費族群還是在PCIe Gen4,有速度,容量和平實的價格,PCIe Gen5不僅價格高,還須仰賴主機板的支援,所以雖然有在發展但仍屬於小眾市場
▼Crucial Pro系列儲存產品,有Gen4的T500系列和Gen5的T700/T705系列
▼T500系列有500GB/1TB/2TB三款容量,且1TB和2TB均提供散熱器版本,最高讀取/寫入高達7400 MB/s和7000 MB/s,在Gen4產品中速度也是屬於最高檔的級別
▼T500在3DMark和PCMark 10中測試均名列前茅
▼所有擁有極佳速度和極高性價比的T500,是遊戲玩家和創作者最好的選擇
▼Crucial目前最高等級的儲存產品 T705,一樣有分成散熱器和無散熱器版本,並提供1TB/2TB/4TB三種容量
▼幾乎是目前Gen5效能的極致,讀寫高達可怕的14500 MB/s和12700 MB/s
▼同樣是過熱管理,T705能擁有更長的運作時間來讀取更多資料,具備更強的效能和工作效率
▼目前的NVME SSD產品線,最新出的T500和T705均屬於PRO系列
▼Crucial Pro除了NVME SSD外,還有DDR5系列記憶體,目前最新款的是DDR5 Pro超頻版,時序降低至CL 36-38-38-80,並將記憶體電壓調高至1.35V,讓記憶體能達到更高的頻率,速度為6000 MT/s,容量有16X2和24X2兩款
▼Crucial DDR5 Pro ,Pro版本均含有散熱片,在容量上有二進制和非二進制的版本,最高容量可達到2X48GB,速度則有5600/6000 MT/s兩種版本
▼也針對DDR4主機板的使用者提供Crucial DDR4 Pro記憶體,容量為16X2 GB
▼超頻版和一般Pro版本的差別,包括電壓,容量和時序,超頻版最主要的使用者是針對愛好極限超頻的玩家
▼主流的Crucial T500系列
▼最頂級的Crucial T705系列,有額外提供白色版本滿足裝機的玩家
▼最早發表的Gen5 產品 Crucial T700
▼外接專用的X9 Pro和X10 Pro,X10 Pro支援USB 3.2 Gen-2 2x2,循序寫入和讀取均可超過2000MB/s
▼最新的DDR5 Pro超頻版,散熱器採用更好的摺紙型設計,時序降低和提高電壓均是為了能讓超頻提升有更大的容錯率
▼非二進制的記憶體,目前最高支援到96GB
逗點影像SDE快剪快播,紀錄人生重大時刻
▼主講人是逗點影像總監 楊家福
▼這是今天講座的主要內容
▼拍攝用到的器材很多,相機鏡頭必不可少,另外收音的麥克風和各式腳架也是搭配場地交換使用
▼拍攝時不只一台相機,必須要進行良好分配,並盡力捕捉重點內容
▼婚禮流程各不相同,這只是大致上的流程
▼SDE快剪,能把賓客看不到的文定,迎娶和證婚等內容,快速完成並呈現在賓客面前
▼一開始就要先了解並規劃整個婚禮的大綱,包括要拍攝的重點以及後續影片的呈現
▼時間永遠是快剪快播的敵人,通常會在第一次進場前後完成整個剪輯,並在新人第二次進場前進行播放
▼婚禮的電腦絕大多數都是用筆電來進行剪輯,而且影片和剪輯檔案容量動輒都有60~120G
▼所以像T705這種超高速且具備大容量的NVME SSD在快剪時就很有優勢
▼這些都是拍攝婚禮時會使用到的設備
VACS攝視度,美妙但深奧的空拍世界
▼主講人是VACS攝視度創辦人 魯佳寶
▼這是佳寶第一次進行101煙火空拍時遇到的難點,因為當初空拍完後的影像並非是由自己剪輯,等到後續完成後已經是半年以上,整體的播放和關注量極低,所以之後就提出SDE快剪方案,務求在熱度最好的當日完成整個影像的拍攝和剪輯內容
▼整體的SOP流程,雖然表定是7:00要交付,但是影片內容是需要透過層層審核,所以其實在5:00完成就已經是極限
▼採用多視角拍攝,最特殊的是透過穿越機穿過煙火群進行拍攝,這部分與101的人員溝通很多次,畢竟涉及到人員的安全
▼這是剪輯影片的SOP,NAS在其中佔有很大的腳色,因為專網不僅速度快而且可以做檔案篩選,立刻將各代號依據資料夾分類,剪輯師能快速掌握要剪輯的內容
▼從4K升級到8K的影像,無論是備份和剪輯需要更龐大且高速的SSD
▼而美光的Crucial Pro無論是在效能和穩定度上都是極高的水準,非常適合剪輯使用
▼佳寶常用和推薦的空拍設備
會後心得與個人想法
其實這次的活動比較像是創業或是工作上的甘苦談,對於SDE快剪的敘述其實不多,老實說就算聽完講座,對於SDE還是屬於模模糊糊的狀態,大概能了解到快剪的好處是能第一時間將想要呈現的內容交出,畢竟一旦熱點過了,獲得關注的點少了,拍攝的心血也白費了,另外這種快剪形式也比較符合大家觀看短影片的趨勢,直播的內容太冗長反而會讓大家失去新鮮感,而SDE的方式不僅能把內容精緻化,搭配上良好的剪輯和配樂也更容易讓觀賞者有代入感,雖然現在多以新人婚禮居多,不過未來應用在拍攝小孩成長或是各種工作內容也是會挺有趣的
- Mar 27 Wed 2024 22:41
創新的氣流優化設計,打造顏值性能兼具的旗艦顯示卡,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80 SUPER AMP Extreme AIRO 開箱試用
淺談ZOTAC與RTX40 SUPER系列顯示卡
RTX40 SUPER系列顯示卡於今年初發表,老黃刀法再次展現神妙刀工,除了繪圖核心小改款,並小幅增加CUDA核心數和記憶體時脈,以規格面來說整體升級幅度不大,但卻為RTX40系列顯示卡的價格得到解套,不再令人望而生畏
作為NVIDIA的好夥伴,ZOTAC索泰自然也針對SUPER系列顯示卡,推出了RTX 4080 SUPER、RTX 4070 Ti SUPER和RTX 4070 SUPER三個系列,最高階的RTX 4080 SUPER系列目前有四款,RTX 4080 SUPER AMP Extreme AIRO、RTX 4080 SUPER Trinity OC White/Black Edition和RTX 4080 SUPER AMP
今天要開箱的RTX 4080 SUPER AMP Extreme AIRO,擁有氣流優化設計的獨特外觀,5個發光RGB區域,還有9根銅質熱導管的大體積散熱器和3顆大風扇,是專為追求頂級性能的玩家打造的旗艦款式
▼官網資料
無論是產品特色和規格都有非常詳細的描述,而且比較列表規格一目了然,完全沒有闕漏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80 SUPER AMP Extreme AIRO 產品開箱
▼產品規格一覽
圖像處理器:GeForce RTX 4080 16GB
CUDA核心:10240
記憶體:16GB GDDR6X
記憶體介面:256-bit
核心時脈:Boost: 2610 MHz
記憶體時脈:23 Gbps
PCI Express:4.0 16x
輸出接口:3 x DisplayPort 1.4a、1 x HDMI® Connector
多個顯示器的支援:Quad Display
建議電源供應:750W
功耗:320W
供電接口:1 x 12VHPWR
DirectX:12 Ultimate
OpenGL:4.6
散熱系統:IceStorm 2.0
卡身闊度:3.5 slot
SLI:N/A
卡身長度:355.5mm x 149.6mm x 72.1mm
▼產品外盒標示主要特色
採用Ada Lovelace架構,搭載16GB GDDR6X記憶體,具備更進化的IceStorm 2.0散熱系統,風扇支援智慧停轉、獨立風扇控制和靜音/效能雙BIOS模式,支援最新的SPECTRA 2.0燈效系統,可控制5區燈效
▼支援NVIDIA最新的AI功能
包括NVIDIA Reflex 低延遲平台、NVIDIA DLSS 3智慧加速和人工智慧增強語音和視訊等功能
▼內盒包裝甚是精美
有提把的設計可以輕鬆單手拾起,不需要再辛苦用雙手抱著
▼內盒上蓋的流線造型
代表該顯卡的設計語言-空氣動力學
▼內附產品一覽
可立式會變色的ROBOT立牌是一個小亮點
▼配件的部分
所有配件都附有相關的說明書和圖示,是很貼心的設計
▼內附3x8 pin to 12VHPWR 轉接線
可供給600W的電量,若是手中的電源供應器沒有支援12VHPWR to 12VHPWR,可使用轉接線接入顯示卡,整體做工不錯,採用
▼3-pin RGB Header接線
不僅可以額外連接RGB燈條或風扇,還能透過ZOTAC的FIRESTORM設定燈效模式,讓燈光效果更一致
▼顯示卡金屬支架
提供8cm可移動的高度,體積小巧且底部有止滑墊,可穩固支撐大型顯示卡
▼顯示卡正面
霸氣的3顆11cm大風扇,左右兩顆為進氣風扇,中間為排氣風扇,可透過軟體進行獨立進排氣控制,更深的風扇罩能帶來更集中的風流效果,中間的反向風流則能減少亂流並有效降低震動帶來的噪音
▼顯示卡背面為金屬壓鑄背板
後方包括核心和外側都有做開孔設計,增加內部進排氣效果
▼LOGO的部分
為RGB發光區域並非單純的裝飾使用
▼由左至右
分別為12VHPWR電源接頭,雙BIOS切換鍵和RGB Header Cable接頭
▼從風扇前板,散熱器到後方的金屬背板
整體外觀都充滿流線和科技感,但這不僅僅是好看,還兼具了導引氣流加強散熱的作用
▼水噹噹的流線型側邊飾板
是大面積的RGB燈光區,個人許願未來可以採用觸控式來切換燈光模式,酷炫更加倍
▼後方IO配置
由左到右,配置1組HDMI 2.1連接埠和3組Displayport 1.4連接埠
▼這次採用開放式平台
撇除機殼的散熱變因,能更好的測試整體散熱狀況,超過35cm長度的顯示卡還有厚達7.2cm的3.5插槽設計,完全能感受到旗艦顯示卡的質感和份量
直覺易懂,輕鬆上手,全新的ZOTAC GAMING FireStorm Utility介面
各家廠牌通常都會針對自家顯示卡製作獨立的軟體,除了方便進行監控外,還能進行時脈、電壓和記憶體的調整,將效能和溫度控制到最為平衡的狀態最為理想,當然如果顯示卡有支援RGB燈光,也能透過軟體去做模式、亮度和速度等變化,而ZOTAC 自家的FireStorm軟體,自然是包山包海通通都有
▼主頁面
可以快速監控顯示卡的時脈、電壓和風扇轉速等資訊
▼風扇頁面
有自動、手動和曲線三種項目可選,因為有支援智慧停轉,無負載下轉速為0,右下可切換AMPLIFY模式和QUIET模式,也能透過顯卡上的雙BIOS鍵去做快去切換,只是切換後要記得重新開機才能套用該模式
▼效能操作頁面
在該頁面中可以調整顯示卡的核心時脈、記憶體時脈和電壓等內容,可以幫顯示卡做小小的超頻
▼OC 掃瞄器
懶人的福音,自動掃描顯示卡效能並榨出其極限,一鍵操作無煩惱
▼SPECTRA 燈光頁面
最新的SPECTRA 2.0提供相當多的燈光模式,預設為彩虹,RTX 4080 SUPER AMP Extreme AIRO總共有5個發光區域,而且每一個區域都可以獨立調整,無論是橫放或是直立都能達到最棒的特效
▼顯示卡燈光展示
▼風扇轉速與噪音測試
RTX 4080 SUPER AMP Extreme AIRO無論在外觀和風扇設計都有兼顧到散熱和噪音的平衡性,所以分別測試30%、50%、100%的噪音值為多少,測試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所以當作參考即可
0%轉速時環境噪音測試為37.4dBA
30%轉速為1100RPM 噪音測試為50.6dBA,實際噪音為13.2dBA
50%轉速為1704 RPM,噪音測試為60.8dBA,實際噪音為23.4dBA
100%轉速為3291 RPM,噪音測試為76.8dBA,實際噪音為39.4dBA
顯示卡性能與耐力測試
▼本次測試使用的設備
處理器 : intel core i9 12900K
主機板 : Z790 AORUS extreme
記憶體 : Lexar ARES 6800 RGB
硬碟 : Lexar NM790
散熱器 : be quiet! Dark Rock Pro 5
顯示卡 :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80 SUPER AMP Extreme AIRO
電源供應器 : ROG STRIX AURA EDITION 850W
▼透過OC 掃瞄器小幅提升顯示卡性能
BOOST部分僅提升核心時脈,記憶體和電壓保持不變
▼GPU-Z 基本資訊
RTX 4080 SUPER AMP Extreme AIRO為Ada Lovelace架構,採用5nm AD103-400繪圖核心,記憶體為Micron GDDR6X 256bit 16384MB ,原預設基本時脈2295MHz,Boost時脈2610MHz,OC SCANNER後,基本時脈提升為2505MHz,Boost時脈2820MHz
▼AIDA 64跑分
▼3DMark測試
一個由Futuremark開發的系統評等軟件,以計算電腦的3D圖形渲染和CPU工作量的處理能力。也是玩家的所有硬件基準測試
▼Time Spy Extreme
4K遊戲的DirectX 12測試,顯示卡分數為14284 → OC後分數為14293
▼Time Spy
2K遊戲的DirectX 12測試,顯示卡分數為28613 → OC後分數為28798
▼Fire Strike Ultra
4K遊戲的DirectX 11測試,顯示卡分數為17679 → OC後分數為17703
▼Fire Strike Extreme
2K遊戲的DirectX 11測試,顯示卡分數為34646 → OC後分數為34708
▼Fire Strike
1080P遊戲的DirectX 11測試,顯示卡分數為63764 → OC後分數為66048
▼Port Royal
用於測試即時光線追蹤性能的顯卡基準測試,顯示卡分數為18198 → OC後分數為18233
▼SUPERPOSITION BENCHMARK測試
Unigine最新推出的BENCHMARK軟體,可測試GPU表現、VR表現
▼解析度1080P(性能)
測試分數為16263 → OC後分數為16830
▼解析度4K
測試分數為23109 → OC後分數為23301
▼解析度8K
測試分數為8754 → OC後分數為8767
▼FurMark燒機測試
FurMark是一款著名顯卡效能/穩定性測試工具,提供了各式各樣的穩定性檢測項目,以極致的暴力燒機著稱
▼FurMark測試版僅提供解析度1080P燒機
顯卡風扇轉速設定為50%,燒機溫度最高為65度
▼12VPWM電源接口溫度測試
未燒機前是28度,燒機後最高溫度是33度
4K畫質遊戲體驗
▼解析度3840x2160是目前主流螢幕的配置
使用BenQ D43-720顯示器來實際測試顯示卡在遊戲中的效能和溫度表現
▼刺客教條 幻象
潛行動作角色扮演遊戲系列最新作,個人最喜歡的神作系列,雖然目前只有破過起源和奧德賽,但是每一代針對場景的復刻非常細膩,很容易沉浸在遊戲的氛圍中,體驗過去時代的風土民情
4K解析度,畫質最高,預設已開啟光追,DLSS最佳畫質可達100 pfs,最佳效能可達171 fps
▼阿凡達 潘朵拉邊境
第一人稱動作冒險,知名電影阿凡達的改編遊戲,一開始要扮演高大的納美人在管道間穿梭,躲避敵人邊找尋出口,光影和畫面的表現極為優秀
4K解析度,畫質最高,預設已開啟光追,開啟DLSS最佳畫質可達80 fps,最佳效能可達146 fps
▼控制 Control
第三人稱動作冒險遊戲,這是個人最喜歡拿來測試光追的遊戲之一,帶有懸疑色彩的劇情和精神污染的畫面,把詭異的氛圍提升到有點恐怖的程度
4K解析度,畫質特效設定最高,未開啟DLSS 45 fps,開啟DLSS最佳畫質可達93 fps,最佳效能可達163 fps
▼Cyberpunk 2077
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個人最喜歡拿來測試光追的遊戲之二,全特效開啟需要的設備需求很高,但是能完整烘托出五光十色的夜城,白天的喧囂和夜晚的沉淪氛圍
4K解析度,畫質特效設定最高,未開啟DLSS 50 fps,開啟DLSS最佳畫質可達60 fps,最佳效能可達152 fps
▼古墓奇兵 暗影
第三人稱動作冒險遊戲,是少數幾款早期能測試光追效果的遊戲,遊戲中絕大部分都是在黑暗中行進,開啟光追後能確實感受到燈光和陰影帶來的細緻感
4K解析度,畫質特效設定最高,SMAA4X為70 pfs,開啟DLSS後為142 fps
▼鐵拳8
知名3D對戰格鬥遊戲系列最新作,一代比一代神,也是最近作為比賽活動的主打遊戲,因為是以格鬥對戰為主,所以fps最高限制在60,4K解析度特效全開,拳拳到肉的打擊感相當順暢
▼PUBG
經典大逃殺射擊遊戲,在4K解析度,畫質最高且特效全開下,始終能維持在150fps以上,在多人混戰時依舊能保有極佳的流暢度
NVIDIA ChatRTX,個人化的聊天機器人
「生成式 AI 」應該是這兩年最熱門的詞彙,包括AI生成式圖片作畫和AI生成式文字聊天都是目前最常見且最實用的功能,得益於RTX第四代Tensor核心,顯示卡不僅在效能上有很大進步,也強化了人工智慧和高效能運算的普及,透過RTX GPU推動AI PC時代持續往前
ChatRTX的特色
1.可客製化,可將GPT大語言模型並連接到您自己的內容(包含WORD或PDF文檔),並與之產生相關內容的對話
2.解答迅速,利用檢索增強生成技術 (RAG)、TensorRT-LLM和RTX加速,能快速獲得上下文相關的資訊並回答
3.安全性高,運作均在自己的電腦和本地工作端,資料不會外洩
▼下載和安裝
這是本次顯示卡體驗個人覺得最難的一環,從官網下載檔案不僅速度慢且容易損毀,光下載就超過兩次,才順利解壓縮進入安裝的步驟
▼安裝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安裝時間過長,個人目前遇過最短半小時,最長大概超過三小時
安裝路徑一定要用預設,不然後續很容易安裝失敗
▼安裝完成,其實只是成功的一半
可以看到安裝內容除了Chat With RTX聊天程式外,還有Llama2 13B INT4和Mistral 7B INT4大語言模型
▼跑大型語言模型才是惡夢
進入視窗等所有程式跑完,光檢測問題就感覺頭痛不已,Debug到最後終於只剩Pooling.py的問題,靠著網路大神終於把問題解決
▼進入心心念念的Chat With RTX視窗
介面很簡潔,左上方是大型語言模型,目前安裝Mistral 7B INT4和Llama2 13B INT4,兩者間可以切換使用,右上方的選項則是能進行單純對話或是透過路徑檢索相關資料,看網路上還可以通過YOUTUBE連結路徑獲得相關聊天內容,但是個人反覆安裝很多次似乎都沒辦法出現
從電腦王阿達的網頁上截圖下來的,可以提供Youtube連結作搜尋才是真正的完整版
▼實際的聊天測試
Mistral 7B INT4比較能用簡單的中文對話,並給予正確的回應,偶爾產生亂碼
Llama2 13B INT4只能用英文聊天,中文部分基本上不太能辨識,但是在英文檢索的內容會比較詳細
同樣是問天氣,Llama2 13B INT4提供的資訊超詳細,除了今天的高低溫和濕度風速外,連明天的資訊都跑出來了
▼透過路徑搜尋資料
首先要將資料放置在dataset的資料夾中,支援的檔案包括txt、pdf和doc檔案,個人放置了有關Couguar的開箱word檔文
在檢索中就會跑出相關的資料,參考檔案也會特別提到該文檔,原始對話會是英文,這應該是直接用內文去中轉英譯,展示的速度非常快
▼離線時依舊能使用
難怪在安裝時有高達60G的檔案,在離線狀態下一樣可以進行正常的聊天和檢索
試用心得與個人想法
看到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80 SUPER AMP Extreme AIRO的第一眼,就很難將其目光移開,充滿科技感的流線外觀,其實暗藏了獨家的空氣力學設計,搭配上分量感十足的散熱器和11cm的大風扇,在高強度燒機使用下仍能將溫度壓制在65度內,重點是風扇轉速都維持在1200轉約13dBA左右的噪音值,用開放式機殼測試全程都很安靜,針對散熱和靜音的平衡表現相當出色
因為硬體規格與前代的RTX4080高階系列改動沒有差很多,所以RTX 4080 SUPER依舊能展現其強大的遊戲宰制力,在目前主流的4K解析度且畫質特效全開模式下,大部分遊戲都能擁有60 fps以上的幀數,開啟DLSS 3最佳效能後更能突破到100fps以上的幀數,以現今遊戲幾乎都支援DLSS渲染技術來看,主流遊戲要不順暢還真的很難,而RTX 4080 SUPER AMP Extreme AIRO除了具備極致的性能外,在遊戲中的溫度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幾乎都在60度上下
FireStorm簡單直覺的介面詮釋了硬體與軟體間相輔相成的加分效果,除了能進行各項顯示卡數值和風扇轉速的調整外,還有方便的一鍵超頻OC SCANNER功能,透過系統掃描可以在毫無風險下額外提升顯卡效能,而且不要忘了RTX 4080 SUPER AMP Extreme AIRO的五個RGB發光區,在SPECTRA頁面可以針對個別或群組進行設定,並提供多種發光模式,無論直立式或橫置均有著不同且精緻的風味,完全滿足熱愛燈效的玩家
最後來聊聊ChatRTX,這也是本次測試的重點,如果說是要作為一款生成式AI聊天,除了語言主要支持英文對話外,其生成的內容也過於單調,而且一樣的問題回答也完全一樣,與現行常用的中文AI聊天的互動感還是有不小差距,但是考量到其未來性,若是未來能導入更好的大型語言模型,想必進步的幅度還是很大,而且除了能離線使用外,還能針對路徑存取的資料或是Youtube連結的內容進行搜尋,對於需要常常整理資料的玩家來說幫助很大,因為不僅能快速檢索出內容,連參考資料目錄也附在對話內容,可以節省超多時間,ChatRTX現行還是有一些bug存在,特別是安裝時遇到的種種問題,對於想使用的人來說確實是個硬傷,希望Nvidia還是能針對這部分進行更多的優化
- Mar 20 Wed 2024 12:22
COUGAR MX330-G PRO中塔式機殼 與 ATLAS 650W 銅牌電源供應器 開箱試用
- Mar 10 Sun 2024 22:48
有AI支援,超頻更輕鬆,ASRock 玩家體驗會
- Mar 04 Mon 2024 17:02
前後內三鏡完美視野即時監控,Mio首款 4G LTE 聯網行車記錄器 Mio MiSentry 12T開箱試用
- Feb 26 Mon 2024 03:53
不可忽視的潛力,Lexar ARES 6800 RGB 記憶體 和Lexar NM790 固態硬碟 開箱試用
- Feb 24 Sat 2024 06:06
輕鬆上手 4K 高畫質,Epson EH-LS650B 4K 電玩雷射大電視 開箱試用
家庭影音遊樂專用,免安裝就上手
智慧雷射電視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目,對一般家庭來說,要容納大尺寸的電視其實是頗有難度的,不僅空間佔比大,若是家中有小孩也難免會擔心在跑跳時觸碰到導致電視受傷或損毀,而智慧雷射電視的優勢就是能在有限的環境中創造出大畫面,且穩固的低重心搭配防滑的角柱,在安全性上也比大尺寸電視要好,隨著投影技術不斷提升,現在的雷射電視在4K畫質的表現已經非常優異,畫面的精緻度甚至不會輸給電視,像今天要開箱的EH-LS650系列,還具備3600流明彩色亮度,在白天也可以正常使用,並搭載Yamaha 2.1聲道揚聲器,讓使用者在影音兩方面都能獲得良好的體驗
EPSON EH-LS650B 產品開箱
EH-LS650有黑白兩種顏色,今天要開箱的是EH-LS650B黑色版本,外觀通體為黑色,體積比想像的還要大,機體正前方印有EPSON的Logo,並搭載了20W的Yamaha 2.1聲道揚聲器,結合Yamaha獨家的DSP技術,打造出3D環繞的音場,上方接近鏡頭處也印有Yamaha的字樣
鏡頭內部採用高階雷射光源模組,提升影像畫質外,還能延長使用的壽命,有3LCD的認證,使RGB三原色能完美融合還原真實色彩,能投射的影像尺寸從60開始到最大120吋,支援4K PRO UHD解析度,2,500,000:1 的動態對比度
背面有I/O埠和散熱孔,I/O支援兩組HDMI和兩組USB,還有光纖數位音頻連接埠和硬體更新專用的Service連接埠,下方為電源線連接埠
左側有大面積的排氣口,能幫助內部散熱
右側有焦距調整,外側有蓋子保護,需取下才能使用,下方拉開後會看到可拆式濾網,此處為進風口,所以需要濾網來吸附灰塵
底部的可以看到進風處的濾網和三個角架,只有下方的兩角能夠調整高度
配件的部分有電源線和遙控器,遙控器支援App清單快捷,語音輸入,另外底下還有能直接關閉影像和聲音的按鍵
接上電源按下開機鍵後稍微等待一下,就會進入內建的安卓系統,開機到進入系統速度非常快,而且啟動後的風扇聲音不大,在主畫面可以進行投影機設定和韌體更新,常用串流軟體如youtube和prime video都有在其中,也可以另外再下載其他軟體來使用
EPSON EH-LS650B 畫面校正與功能介紹
因為每個家庭使用的投射環境都不同,所以會造成投射形狀無法是完整的矩形狀態,甚至還有邊緣失真的狀況出現
想要修正失真,除了用遙控器來調整各修正點這種有點麻煩的方式外,還提供了用手機或平板即可快速修正的方式,必須要下載Epson Setting Assistant 這款APP
開啟APP,在連線成功前會有教學模式
如果投影狀態非常不佳,直接拍攝投影圖案的照片來校正是最快的
透過手機校正後的畫面,可以看到原本的投影狀態是有點類似梯形,看影片也會變形成右下突出,校正後立刻將畫面的四角拉正
投影機影像設定內建四種模式,包括自然、劇院、動態和生動,每個模式在色溫、飽和度和對比度上均有不同,個人較常使用的是自然和動態,劇院的部分亮度稍高,這當然是為了能在看電影時針對暗部畫面進行強化,不過EH-LS650B原本在畫面的明暗度就有不錯的表現,而且遙控器可以直接調整亮度高低,所以劇院模式比較用不到,生動則是色溫偏冷,個人喜歡偏暖的畫面,自然模式是用在一般日常看片,玩遊戲則是使用動態模式
投影機聲音設定內建六種模式,包括電視、錄音室、體育場、音樂廳、卡拉ok模式和劇院模式,五種音效EQ都是有特別調整過的,也會視用途不同影響到虛擬環境和清晰人聲的設定,個人最常用的是電視和劇院兩種模式,電視模式是一般或聽歌使用,看電影或歌劇則強烈建議要開啟劇院模式,那種前端強大且磅礡的力道會帶給人強烈的震撼感
動作感應器開啟後,若是有人靠近投射光源處被感知到,就會立刻關閉光源和畫面,避免眼睛被強烈光線刺激到,主要是針對不清楚強光傷害的小孩而設計,動作感應器相當靈敏,幾乎是一碰到就立刻關閉光源
開啟藍牙揚聲器模式,就可以在關閉影像的狀態下啟用雷射電視的喇叭,等於當作一台無線的藍牙喇叭一樣使用
透過藍牙將手機和智慧電視進行配對,完成後就可以開啟youtube或spotify等音樂串流媒體來播放歌曲
EPSON EH-LS650B 實際體驗
EH-LS650系列主打的就是舒適反射光,現在的人最常使用電視的情境絕大部分都是追劇和看電影,所以主流的4K高畫質必然不可少,個人是用影像自然模式亮度50%搭配聲音劇院模式,觀賞電影的氛圍真的很好,2.1聲道的環繞效果搭配劇院模式的沉浸感完全不會輸給實體電視加soundbar的組合
包括電影背景的遠近層次,人物面部表情的紋理人物,各項細節都能完全展現出來,這樣細膩的畫質很難想像是投影在牆壁上的影像
偏靜態的影像就不用說了,包括瀑布水流一絲一絲的畫面,岩漿爆發噴起的火花,還有野生動物集體渡河的磅礡感,透過高畫質影像將自然環境的美展現的淋漓盡致
一接上switch後訊號源立刻就出現,能在將近100吋的大畫面上玩swtich非常爽快,尤其是分割視窗進行多人競技等遊戲,若是沒有大型的螢幕,連自己的角色在哪都看不清,常常會在一陣混亂中就結束了,但是現在有了EH-LS650B就完全不一樣了,最大120吋的畫面絕對能讓同場競技的眾人大呼過癮
音樂遊戲太鼓達人,可以輕鬆測試有沒有延遲的狀況發生,EH-LS650B在生動模式下還是有稍微一點點的延遲,大概在0.1~0.2秒左右,稍微試了一下很快就習慣,在松模式(困難模式)也成功一次通過
為了體驗速度感,特別選了樂高賽車,內含各種交通工具,上山下海全包,樂高賽車在交通工具變換方面是非常即時且多樣的,不僅可以體驗看看不同的交通工具駕駛的感受,也可以實際測試畫面的流暢度
卡比之星非常可愛的動作解謎遊戲,藉由吃下敵人從而獲取其能力來破解各關卡,場景多半都是較為鮮豔和可愛的畫風,畫面的高飽和度讓整個場景的表現更為突出,而且聚氣放招的動作也是相當流暢
試用心得與個人想法
本身有體驗過投影機畫面的播放效果,卻始終還是比較習慣實體電視帶來較真實的視覺感受,直到這次開箱Epson這台EH-LS650B雷射電視真的有讓我震撼到,沒想到投影在牆壁上的視覺效果能這麼棒,無論是人物臉部肌肉紋理的細緻度,或是靜動態場景豐富的層次感,都透過4K解析度徹底解放出來,這時候就不得不提到搭載的Yamaha 2.1聲道揚聲器,已經不是什麼畫龍點睛之功,而是能將聲音與畫面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達到相輔相成之功,EQ調校的效果極好,與其內建的模式匹配度高,而且在播放影片時聲音沒有延遲感,低音和高音的延伸性也很優異,若說影像的部分有小小震撼到我的話,那這聲音著實是令我感到驚艷,雖然EH-LS650B的價位在投影機裡並不便宜,但是對居家空間有限又想享受大畫面極致影音體驗的使用者,不妨可以考慮入手這款EH-LS650B雷射電視
- Feb 05 Mon 2024 22:45
be quiet! Dark Rock Pro 5 無聲卻強力的殺手級空冷散熱器 開箱試用
毫不妥協的性能和靜音,極限超頻的空冷王者
be quiet! 最新的旗艦空冷散熱器Dark Rock Pro 5,具備270W散熱功率,陶瓷塗層的雙塔式散熱器,搭配自家的高等級靜音效能風扇Silent Wings 4,擁有強大的解熱能力還可兼具優異的噪音控制,是Dark Rock Pro 5最大的特色
Dark Rock Pro 5 產品開箱
Dark Rock Pro 5的外盒超大,畢竟要容納雙塔散熱器加上2顆風扇和各式配件等,外盒背面標示著產品的特色,做為旗艦款式,搭載多達7根直徑為6mm導熱管,高效的導熱速度搭配自家的Silent Wings 4,可完美達到散熱與效能的平衡,另外還可透過P和Q模式的切換,在日常使用或遊戲超頻使用時時刻刻做出調整,是相當具備人性化的設計
▲外盒正面
▲外盒背面
▲內盒用泡棉牢牢包覆
Dark Rock Pro 5如其名般為全黑的外觀,整體尺寸為145 x 136 x 168,重量達1.29KG,能支援Intel的1700 / 1200 / 1150 / 1151 / 1155腳位,以及AMD的AM4/AM5腳位,風扇噪音等級最高為23.3dBA
▲Dark Rock Pro 5 上方
▲Dark Rock Pro 5 正面和底部
▲Dark Rock Pro 5後方,採用雙塔配置體積自然不小,總高度達到16.8cm
▲內層風扇直接抽出
▲Dark Rock Pro 5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1組外風扇,1組內風扇,1組雙塔散熱器和1個磁吸網孔散熱蓋
外風扇採用自家的Silent Wings 4 120mm PWM,尺寸為120 x 120 x 25,本次為了因應散熱器而做出了不少規格上的調整,在轉速上靜音模式1500rpm,效能模式2000rpm,搭載6極風扇馬達可減少運轉震動與電源功耗,漏斗形出氣口的風扇邊框和縮小的扇葉與扇框間距,以極小的聲音製造更大的風壓,最高風量為89.1CFM
▲外風扇正面,總共9個葉片,刀鋒型葉片表面有橫紋可以引導風流
▲外風扇背面,有標示風扇型號,最高轉速為2000rpm
▲5pin電源接頭
▲外風扇中間軸心直徑為5cm
內風扇也是採用Silent Wings 4 PWM,尺寸為135 x 135 x 25,比外風扇略大一些,能完全貼合塔扇的大小,規格上一樣因應散熱器做出調整,在轉速上靜音模式1300rpm,效能模式1700rpm,搭載6極風扇馬達,最高風量為116.6CFM
▲內風扇正面,共有7個葉片,刀鋒型葉片上一樣有橫紋設計
▲內風扇背面
▲上方背板,共有4個磁鐵可以吸附鐵網金屬上蓋,下方則有按鍵可以切換風扇模式,P為效能模式,Q為靜音模式
▲磁吸的力道很緊,不會輕易脫落
▲連接主板的4pin接線和接外風扇的5pin接頭
▲內風扇中間軸心直徑為4cm
散熱器為雙塔布局,尺寸為119.5 x 136 x 168,全鋁製材質,搭配黑色的陶瓷塗層,不僅在外觀上更顯高級質感,還具備更高的導熱係數,能有效將內部廢熱釋放到空氣中,提升散熱效果
▲散熱器外觀,雙塔全黑外觀超有氣勢
▲總共7根導熱管,上下各3,中間1,導熱管直徑為6mm
▲與CPU接觸的底座為鎳鍍材質,能夠兼容金屬散熱膏,而不會受到其腐蝕效果造成受損,採用CNC加工表面,非常的平整光滑,能有效地將散熱膏均勻塗平整面
▲底座上的鰭片很多
▲前方風扇的鰭片區域,在下方有做一個上縮的缺口設計,因為這邊會與主機板上的記憶體相當接近,若是散熱器做得太滿則會影響到記憶體的安裝
▲後方鰭片則是有做出內凹設計,能有效保持出氣時的風流
Dark Rock Pro 5 配件介紹與簡易安裝
配件支援AMD和Intel,夾鏈袋內都分得非常清楚,安裝過程可以參考說明書,附圖相當詳細的介紹該如何安裝,內附的散熱膏為自家的DC2,擁有不錯的導熱係數,不過最特殊的竟然是還有一把加長的螺絲起子,而且是藏在泡棉內側,沒用心留意差點錯過
▲整體配件一覽
▲螺絲起子手握把改為較短的設計,方便深入高塔式散熱器的內部來安裝或卸下螺絲,左邊為內附的,右邊的則是以前電競嘉年華在be quiet!攤位獲得
▲DC2散熱膏,容量目測大概只有0.5g左右,導熱係數為7.5左右,算是偏中上等級,剛好介於個人常用的AC MX2和MX4之間,散熱膏材質偏軟極好塗抹
▲Intel和AMD的專用配件
▲Intel的配件多了一個金屬背板
▲四角的孔洞越往外側是
▲放上螺絲加上矽膠圈即可固定
▲安裝螺絲套筒
▲散熱器底座角架記得朝內
▲找到1700標示的位置並鎖上
▲將散熱器與背板結合
▲放入內風扇
▲卡榫處接合的非常好
▲下方與風扇連接的卡榫也是輕輕一按就卡緊了
▲先熟悉空機的安裝,實際與硬體設備一起安裝時才不會手忙腳亂
Dark Rock Pro 5實際安裝體驗
這次測試使用的設備處理器i9 12900K,主機板為Z790 AORUS XTREME,記憶體為Lexar ARES 6800 RGB,硬碟為Lexar NM790,電源為InWin P85 850W,顯卡就隨便搭一張RX 570來用
▲Z790 AORUS XTREME為EATX主機板,全黑的造型與Dark Rock Pro 5的外型十分搭配
▲先安裝散熱器的背板
▲之後在4邊螺絲上裝上螺絲套筒
▲腳架記得要向內側,螺絲也要鎖在標示1700的外側位置
▲散熱器安裝因為前方有做高度上的內縮設計,基本上不用擔心會卡到記憶體,有做導光條的一樣不用擔心
▲加上外風扇也沒被卡到
▲接入內側風扇
▲與底部的散熱器卡榫相接
▲安裝磁吸上蓋就全部搞定了
▲記得接入主板的4PIN電源
▲為了避免受到機殼內的散熱影響,這次採用開放式平台來進行測試
▲記憶體因為鰭片上縮的關係是可以簡單取下的
▲但是安裝時一定要卸下外風扇
Dark Rock Pro 5 散熱效能與噪音實測
會透過AIDA64進行FPU的耐久度測試
▲測試硬體認證
▲尚未超頻時脈為自動模式,Pcore全核時脈時脈為4600MHz,Ecore全核時脈時脈為3800MHz,FPU燒機溫度為78度
▲超頻使用Intel xtu軟體直接在桌面進行調整
▲超頻後Pcore全核時脈時脈為4800MHz,Ecore全核時脈時脈為3800MHz,FPU燒機溫度為86度
▲Pcore全核時脈為4900MHz,Ecore全核時脈時脈為3800MHz,FPU燒機溫度超過99度,會出現降頻
▲噪音值部分,Q模式,全速為48.6dBA,轉速為1500rpm,扣除環境噪音約30dBA,實際噪音值約為18dBA
▲噪音值部分,P模式,全速為54.5dBA,轉速為2000rpm,扣除環境噪音約30dBA,實際噪音值約為24dBA
- Jan 29 Mon 2024 23:45
Tapo智慧家庭系列好好說 <第三彈>,超清晰戶外無線攝影機C420系列和有趣的智慧燈泡L530開箱
居家安全的防護不僅僅是在住家本身,而是連周圍環境都要考慮在內,之前介紹過簡單好用的智慧門鈴,雖然也是作為大門外的一種安全屏障,不過因為是作為門鈴使用,視野範圍也會比較侷限在前方,而今天要介紹的C420系列攝影機,是一款戶外專用的無線攝影機,高達QHD 2K的解析度,提供更清晰的視野和儲存紀錄,支援IP65防水防塵,加上無線擺放設計,可架設在戶外的任意位置,安裝的自由度也更高
C420S2 攝影機產品開箱
外盒標示了產品的各項特色,C420S2內含2組C420無線攝影機和1組H200網關,C420具備星光級感光元件,故有清晰的全彩夜視效果,還有180天高續航電量和智慧AI的偵測與通知等
內盒為環保紙盒,所有產品都固定的很牢靠,主要產品都有外袋包覆
主要產品一覽,有兩組C420無線攝影機本體、兩組電池、兩組可調整底座、一組網關和相關的電源及網路線等
C420無線攝影機通體為圓柱造型,黑白色系,在未裝上電池前重量極輕
攝影機前方有鏡頭、2組補光燈和遠紅外線、指示燈和感應器
內側有揚聲器,且後方和內側都可以安裝底座
底部轉開後可以看到電池安裝區域和同步/重置按鍵
這次使用的電池,額定容量是5200mAh,比智慧電鈴的電池再小一些,外觀和尺寸都一樣
官網也有介紹適用Tapo攝影機與門鈴的同款電池T100,額定容量是6000mAh,採用無記憶的鋰離子電池,所以可以完全充放電不會影響到電池壽命
安裝上去之後,後方的矽膠孔打孔一樣可以幫電池進行充電,不需要一直拆卸攝影機
平放模式,這是進行壁掛時
直立模式,透過腳架利在室內的平面上
跟智慧門鈴一樣都是採用同一組的H200網關,因為一個網關可以連接包含Tapo智慧感應器等多項設備,只要連接好電源和網路即可安裝使用,網關作為產品連動的核心,是相當重要的存在,除了可以發出警報聲和提醒通知外,還能插入記憶卡做影像儲存錄製,最高支援512GB
C420S2 實際安裝
開啟Tapo的APP,點選新增設備並選擇戶外攝影機,找到C420
有簡單的操作教學,產品插入電池後檢查LED燈狀態為綠紅閃爍,選擇連接的網關,因為個人先前已安裝過網關,直接套用同一組即可
連接成功後可以更改設備名稱,選擇安裝地點和圖像,第一台攝影機的部分就算設定完成
配對另一台攝影機的時候記得要靠近H200網關,按下後方的同步鍵呈現閃爍綠燈,就可以進入連線模式
完成以後會詢問是否要啟用Tapo Care雲端服務,強烈建議使用,能根據事件狀況即時錄影,不僅可作為影像備份的一環,還可以作為實時監控,另外也有在安裝壁掛攝影機前建議先做訊號強度測試,否而一旦安裝完成會很難卸下
C420S2 APP功能操作與實際體驗
攝影機主頁的內容,包括監控螢幕,快照和錄影還有麥克風等常見的功能外,還有最重要的事件回放,如果有申請Tapo Care,就會根據事件的發生時間,記錄下當時的錄影實況
設備設定可以操作攝影機的各項功能,最主要的三個選項是偵測、警報和電池狀態,顯示電池狀態一欄,有詳細紀錄電池在各個時間段的使用狀況
攝影機最重要的無疑是偵測內容了,C420提供四種模式分別是移動、人物、寵物和車輛偵測,而且每個偵測區域和靈敏度都可以自由調整,就可以針對各環境去做客製化設定,免得像某些區域車輛太常經過造成事件偵測一直啟動
儲存的方式如果沒有使用Tapo Care就必須要使用microSD,錄影的影像設定則是在影片與展示頁面,會顯示需要的錄影品質、幀率、是否要反轉影像和設定隱私區域等
夜間模式設定一般攝影機都會以黑白模式呈現,主要是遠紅外線比較省電外,在黑暗中看得也比較清晰,另外不想要黑白模式也可選擇全彩模式,搭配補光燈就能看清楚眼前環境的色彩,但是也相對比較耗電
這就是補光燈開啟時的樣貌,亮度從1到5都可以選擇,目前的狀態是亮度5,非常刺眼,但是顯現出來的環境影像就非常清晰
這是一般室內有光的環境下使用C420拍攝的場景,不得不說這影像真的很清晰,就連距離5公尺遙遠處也可以清楚看到人物
這是黑白夜視的狀態,室內已經全黑無燈,遠紅外線一打下去無所遁形,清晰程度完全不輸室內有光的環境,三公尺內都能清楚辨識人臉狀態
最後是全彩夜視,表現比想像中要好很多,原本以為會色偏很大,或是近距離有曝光的可能,沒想到能還原室內原本的樣貌,只是稍微暗了一些,人臉辨識差不多兩公尺處會更清楚
兩支攝影機分別放置在客廳和後陽台,原本以為後陽台和客廳的網關有一段距離,收訊會不會很差,沒想到完全不受影響
以下是在後陽台進行錄影的片段,是開啟補光燈後,進行全彩夜視和黑白夜視的錄影,錄影的內容不論是移動和揮手動作都很順暢,即時監控裡則是會有約0.2~0.3秒的落差,這時候有發現如果距離被照物體太近,且補光燈太強烈則會有暈光的狀態出現,也可能造成影像殘影,所以在安裝後要自己測試什麼樣的亮度才會達到最理想值
https://youtu.be/_1hFJIeF5Lg
智慧燈泡L530開箱
智慧燈泡L530與其他需要網關的產品不同,是可以直接連線並獨立操作的,亮度高達860流名並具備1600萬色彩,讓居家生活透過燈光來進行不同面貌的改換,每天都可以有不一樣的心情
必須用到E27燈座,這是市面上很常見的尺寸,天花板的也都是這種燈座居多
智慧燈泡的操作頁面,有預設的變色模式,另外也可以調整亮度和色溫
每個模式都可以做更細部的色溫和色彩調整
內建兩個燈光模式主題可以切換,有快版的閃爍風格,也有慢版的呼吸燈風格
燈泡最重要的就是怎麼亮,什麼時候亮,裡面內建各種排程和計時器,或是可以製造有人在家的假象,保護居家安全
其實要搭配智慧插頭才可以有更多應用,因為可以連通網關與其他設備進行連動,不然燈泡就只是依照排程來亮燈,真要說智慧好像還沒辦法達到智慧的程度,最後我們來看看亮燈的狀態,因為亮度太高會無法拍攝到燈泡的顏色,所以都以50%亮度為主,室內已經全暗
試用心得與個人想法
這次開箱的C420跟過去個人使用的戶外攝影機不同是省掉了接線,這讓放置的地點變得更容易選擇,架設上只要能連到網關,幾乎沒有不能安裝的地方,超級方便,電池的續航可能會有人擔心,不過就這段時間的測試,其實相當省電,擔心的話直接在攝影機設定中開啟省電模式是一種方式,不然也可單獨購買電池來進行替換,因為電池都有獨立販售,攝影機的感應器相當靈敏,應該是我目前使用過戶外攝影機中偵測最快的,而且影像也相當清晰,光看那個補光燈加上全彩所呈現出來的影像就覺得非常厲害,幾乎沒有什麼色差,只是距離的拿捏要稍微注意一下,補光燈太強人物太近會造成影像模糊或殘影
Tapo智慧居家產品的內容豐富且相當完善,不管是之前測試的智慧門鈴,各個連接網通的感應器和今天開箱的戶外攝影機C420系列還有智慧燈泡等,都是提升居家安全防護的好夥伴,重點是這些居家產品的安裝相當簡單,需要網關的就連接網關,不需要網關的就獨立操作,而且都在同一個APP內就可以進行,操作過程簡單到連新手都可以輕鬆上手,所以不要以為打造一個智慧安全的環境會很困難,幾乎整個居家環境該有的設備,Tapo完全都幫你準備好
- Jan 16 Tue 2024 02:12
Tapo智慧家庭系列好好說<第二彈>,支援網關的產品與連動
網關,作為Tapo智慧產品串連的中心
在之前試用智慧門鈴時,就提到過網關是作為設備串連的中心所在,雖然Tapo系列不是每個產品都一定要透過網關才能使用,不過一旦跟網關連接上後,許多設備之間就可以產生連動,而連動的最大好處除了能完整體驗到智慧居家的便利性,還可與智慧攝影機與燈光設備建構一個完善的安全網,從而提升居家環境的品質
目前需要使用網關的設備品項其實還不少,像是智慧門鈴、無線電池攝影機、智慧按鈕和今天要開箱的感應器其中三款包括Tapo T100 智慧行動感應器、Tapo T110 智慧接觸感應器和Tapo T315 智慧溫濕度感測器,試著透過這些產品的連動來打造一個不一樣的智慧生活吧